越了解越熟悉,越熟悉越安全,婚姻制度用它久遠的壽命,向人們擔保著它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婚 姻的實質是為人們指定一條穩定的、可預測的、方向清晰的生活道路,也為人們規定了約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準則。即,當人們還沒有進入婚姻時,就大概知道 那是什么樣的生活,會有什么樣的內容,有什么樣的方式。越了解越熟悉,越熟悉越安全,婚姻制度用它久遠的壽命,向人們擔保著它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當 兩個人帶著親朋好友的祝福結婚以后,他們就像是坐上一列緩慢向前行駛的火車,而這列火車所行進的軌道,就是兩個人的決定和行為。如果按照既定的軌道向前行 駛,那么這列火車就毫無疑問地駛向終點;如果中途有一人決定離開自己的軌道,并付諸行動,那么我們把他的行為叫做“出軌”。這個詞真是很形象地詮釋了婚姻 對人們的價值和意義。
伴侶里有一人出軌了,意味著這輛火車面臨改變方向的風險,而那個沒有出軌的人必須被迫接受這個事實。改向,使得這輛火車駛向未知,駛向無法預測的、不安全的、模糊的方向,并且這個過程勢必伴隨著種種的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還需要付出諸多時間、精力、金錢等成本。出軌除了是婚姻解體的直接兇手,還對伴侶造成心理和精神創傷,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形成,甚至還可能將出軌變成一種心理和行為模式,遺傳給下一代。
基 于上述分析,既然出軌會帶來種種的麻煩和困擾,按理說不會有人愿意主動出軌,也不會有人愿意看到伴侶出軌才對。可是近些年來,因婚外戀而離婚的案例越來越 多,各種官員落馬的報道里,也少不了情人的影子,更有媒體調查指出,超過60%的已婚者都想要出軌。究竟是什么樣的心理,導致人們明知道出軌會帶來一系列 的后果,卻仍然義無反顧地決定改變或想要改變既有的生活軌道呢?
從本周開始,筆者將逐一為讀者分析常見的出軌心理,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和解決方案,供讀者參考。作為本系列的開篇文章,我想先拋卻心理的因素,來談談婚姻制度本身和“出軌”之間的聯系。
出軌與一夫一妻制
在 群居生活的母系氏族公社,不會有“出軌”這個詞的容身之所。那時女人可以決定當天晚上與誰共眠,而男人也不會對此提出異議;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會,也沒 有“出軌”一詞的生存土壤。那時男人擁有絕對的性自由和性特權,而女人雖然有異議卻是不可以提的,即便有些女人試著像男人一樣表達自己的性權利,她們的行 為也只能叫“私通”、“偷情”,或者其他比較難聽帶有侮辱性字眼的詞匯。
因為封建社會的女人不能叫做人,她們只是物品或商品,起碼在主流社會的意識上來說,身為物品的女人即便偏離軌道,對男人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在男權社會里,只有當女人的行為和決定影響到了男人的生活,主流價值觀才會開始來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所以,“出軌”這個詞,只可能誕生在一夫一妻制的社會環境里面。
那 么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如果說一夫多妻制只違背了女人的人性,而一夫一妻制卻是男人女人的人性都違背了。因為性刺激的重要來源是新鮮感,科學家通過給小白 鼠換伴侶試驗來證明這一點:如果是同一個母鼠,公鼠的交配頻率會越來越低,直至徹底停止;如果科學家不停換新的母鼠,那么公鼠就會不停地交配,直至力竭。 人類雖然不至于像動物一樣只知道條件反射,但如果要燃起對性的激情,一樣是需要新鮮的伴侶才行的。
我們必須要面對一個事實:感情關系時間 越長,性愛的頻率就會越低。所以婚姻專家們都建議我們,要追求性愛的質量而不是數量,要多關注親密關系本身而不是性刺激。換句話說,如果你的人生目的就是 為了享受愉悅刺激的性,恐怕婚姻這個東西并不適合你。除非你愿意把親密關系看得更重要,愿意為此放棄對新鮮的性的擁有權,否則還是單身更適合你。
所謂幸福而穩定的婚姻關系,就是權衡利弊之后的被迫選擇。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下,出軌是必然
如果一個人不接受婚姻專家的建議,不愿意或不能將性能量升華為親密和連接,只是一味依循本能,追求直接的性刺激,那么他的出軌就是必然;事實上,即便是在頭腦上接受了建議,那對于新鮮的性的原始欲望,始終都是存在的。除非個人能夠壓抑或轉移這個欲望,否則,出軌還是必然。
作為這世界上最矛盾最復雜的生物,人本能上追求穩定和安全,卻同時又追求冒險和新奇,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就是人類復雜和矛盾特性的產物:我們為自己搭建一個穩定和安全的平臺(婚姻),然后在這平臺的下面去追求冒險和新奇(出軌)。
所以,我們要能以平常心看待出軌,而不是一味地用道德的評判去指責出軌者,也無須因為伴侶出軌而過于歸罪自己,我們要能看到,婚姻制度本身就是促發出軌的推手。
婚姻制度:目的不為愛情
所有選擇進入婚姻的人都需要看到,婚姻制度的誕生,本意并不是為了保護愛情,或者給愛情一個歸宿。它不過是以愛情之名,行社會管理之實。
一 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主要是為了平等性權利,尤其是平等男人的性權利。如果是母系氏族公社那樣的社會,女人可以自由決定與誰發生性關系,那么注定要有部分 男性失去繁衍后代的機會,而他們必然變成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一夫多妻制的社會,擁有資源的男性霸占更多性資源,使得弱勢男性喪失性權利,后果會與母系氏 族類似。
此外,如果社會上都是單個的個體,對資源的消耗會更多,管理成本也更大;而如果兩個兩個地組成家庭,一方面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地撫育幼兒,提升后代的成活率,讓社會發展更有生機和活力。
明白了這些,就不要對婚姻抱有過于不切實際的期望。也只有放下對婚姻的幻想,看到真實的婚姻,我們才能更好地進入它,經營它,并通過它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