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59歲的曾志偉前妻、藝人寶媽(王美華)曾與43歲干兒子汪建民傳出戀情,因此受到注目。然而,據臺灣媒體報道,兩人的姐弟戀在今年1月已經畫上句號。
汪建民陪寶媽出席活動
事件回顧:59歲寶媽和43歲干兒子分手
汪 建民和寶媽曾經以“干媽”和“干兒子”相稱,2012年兩人大方公開戀情,時常共同出席節目和活動,屢次傳出將修成正果。去年兩人愛得正濃烈,還多次對外 表示“想一起白頭偕老”,就算被外界唱衰戀情也無動于衷,不過據臺灣媒體報道,這段經營了2年多的姐弟戀情已經分手,汪建民松口認了這半年來感情變淡, “就恢復到以前還是朋友的狀態”。寶媽的女兒曾寶儀也表示兩人確實分手。
汪建民坦言,自己和寶媽在1月就已經分開,近半年來感情變淡是分手主因。雖然1月就協議分手,但彼此還是要好的朋友,澄清交往后彼此財務狀況都各自獨立,否認是因為負債導致感情破局。
數據顯示:女性比男性大3歲最幸福
姐弟戀在我們的時代已經越來越普遍。不過,愛從來都不是容易的,姐弟戀伴侶在關系中所面臨的愛的困難和挑戰,和任何類型的伴侶都是一樣的,也都需要悅納自我,完成內在整合,成為一個更有創造力的完整的男人和女人——當生活向前,共同創造更親密、更幸福的未來。
2014 年4 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發布了一項涉及上海3000余戶80后家庭的調研,其中有一項結論:男性比女性年齡小三四歲時,對伴侶的滿意度最高。這 至少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在今天,人們已經越來越接受姐弟戀——這是因為,女性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都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成熟,不再受各種條件特別是經濟條件 的限制,更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必須依附男人才能保證自己和孩子的生存。”心理咨詢師史宇說,“這就超越了‘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以生存為選擇標準的婚戀 觀?梢灶A見,姐弟戀在今后只會越來越普遍。”
史宇更進一步闡釋:“我們今天的伴侶關系更加多元化了,姐弟戀只是伴侶關系模式中的一種。我們并不能確定姐弟戀最幸福,事實上,所有伴侶都可能會遭遇到差異、沖突、溝通等問題,也都需要面對彼此間的差異,而女大男小,只是伴侶間諸多差異中的一種差異。”
情感解析:警惕姐弟戀滑向“母子關系”
很多姐弟戀伴侶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女大男小的“年齡”帶來的困惑。
36 歲的“姐姐”樂樂就謹慎地表示對“姐弟戀最幸福”的調查結果不那么同意:“我和我所認識的姐弟戀朋友們的親身體會是:姐弟,你自己不在意年齡,周圍的人都 會不停地提示你,也會把你們說在意了。”樂樂說,只小她兩歲的弟弟老公生生把她變成了女漢子,兩個人同居加結婚在一起都8年了,她慢慢地變成了家庭大小事 務的決策者和執行者,就因為“你是我姐嘛!”她苦笑著說:“可是我也需要被照顧。”
“其實無論是姐弟戀還是兄妹戀或是大叔蘿莉戀,無論交 往之初如何不在乎,兩個人在一起,只要關系越來越深入,男女雙方在兩性關系中的期待與渴望都是差不多的:愛與被愛、尊重以及親密等。”心理咨詢師史宇說, “溝通分析技術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Berne)認為我們的自我狀態存在三個階段:父母我,成人我,兒童我。在不同的情境下,我們與人溝通時會表 現出不同的人格特點。”她認為,一些溝通狀態單一的姐弟戀伴侶,姐姐往往表現出父母我狀態,而弟弟往往表現兒童我狀態,“他們比較少出現雙方都是成人我的 溝通狀態,這樣的狀態,無論是姐姐還是弟弟,時間長了,都是不舒服的。姐姐一直是照顧者,她沒有找到做女人被寵愛被呵護的感覺,弟弟一直是被照顧者,他也 沒有找到做男人的感覺,而我們很容易將角色固化,這種角色固化讓兩個人相處的姿勢很累。”
姐 弟戀中,最需要小心警惕的,就是從“姐弟關系”滑向心理意義上的“母子關系”。“我們在一些年齡差異相差比較大的伴侶關系中,往往能夠看到戀母情結的影 子。”心理咨詢師董如峰說,確實需要警惕從“姐弟關系”滑向“母子關系”,他觀察到兩種類型:一是姐姐強勢控制型的“母子關系”,一是姐姐慈母付出型的 “母子關系”。
心理專家盧悅提醒說:“我們要意識到,被壓抑的男人都有被尊重、成為一個大男人的心理需求,這種需求如果在婚姻內不能獲得 解決,就可能向外突破。尤其是,隨著這個男人價值感的成長和提高,他不想做弟弟,他渴望自己也有力量并能夠控制,伴侶關系就很可能遭遇危機。”盧悅說,事 實上,并非只有姐弟戀的伴侶要警惕這種局面,每一對伴侶也都需要有覺察意識。“兩個人都可以通過整合,完成自我成長,進而達成伴侶關系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