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十一黃金周,有一名女網友曬出母親為自己定制的“相親預約表”,但看到之后無奈又感恩,老媽永遠是為我們操心的那個人。
網友曬出母親列好的相親預約表
網 上有句話叫“每逢佳節被催婚”,十一假期,許多回家了的單身網友又面臨著被催婚的甜蜜負擔。有網友曬出了在整理書房時發現的母親定制的“相親預約表”: “老媽你真厲害,學網絡安全的叫‘學電腦的’,挖機錯到打不出,看完莫名凄涼,我到底有多愁嫁......"這張“預約表”中寫滿了國慶期間被老媽安排滿 的相親局,日期從1號排到了4號。男方的各種信息也被密密麻麻的排列出來,真是細致入微。
曬到網上后,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表示: “媽媽真是為我們操碎了心呀!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讓媽媽放心~”但是也有網友表示:“為了讓父母放心,我們就得這么一次次的被折騰,說實話身心疲 憊,委屈著自己,活著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原本對愛情和婚姻的美好期待,也變成了完成任務般的機械。”更有網友打趣說:“我誰都不想認識,我想認識你媽 媽!”
父母出于關心希望我們早點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這種甜蜜的負擔卻也造成了許多子女所謂的“為了父母而結婚”。根據調查顯示:32% 左右的大齡青年在被逼婚的情況下愿意為父母而結婚,但婚后出現問題比自由戀愛結婚出現的問題幾率更大。所以,專家建議,面對父母的逼婚情況,大家應該更理 性地對待,切不可沖動、盲目做出選擇。
婚姻的目的有三個,愛情、經濟、繁衍。
為了愛 情而結婚,為了經濟而結婚,為了繁衍而結婚。不過,后來我發現在剩男剩女的時代,人們還可能為了從眾壓力而結婚。就像你,想找個彼此喜歡的人,應該是為了 愛情才愿意走進婚姻的,如果沒遇到,寧缺毋濫。每個人在戀愛結婚都有內心的一個標準,你的標準是:慢慢發展感情,不要奔著結婚而戀愛?瓷先ツ愕臉藴什 高,但放在現實生活中,要等到這樣的一個人的確需要時間。而這個時候,沖突的不是你內心的標準,而是家里的壓力需要你壓縮等待的時間,實際上是逼迫你放棄 內心的標準。
有些人在戀愛結婚的時候,并不在意家里的看法,自己喜歡就行,堅持就行,雷打不動,最后家長妥協了。于是,兩人結婚了;楹 不久,夫妻關系不行了,父母就說,你看看,當初不聽我們大人的嘛!現在怎樣?這類家長其實還是控制型的,這種攻擊方式是曲線攻擊。對于這類家長,我們不贊 同,婚姻是兒女的,為什么兒女非要按照家長的標準去選擇。
有 些孩子在戀愛結婚的時候,非常在意家長的看法,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只要父母喜歡,那就行。父母很高興,你看這孩子多聽話。∮谑牵瑑扇私Y婚了,而且辦得 還挺隆重的。婚后不久,夫妻關系不行了,為什么不行了?因為長期相處,這男的或女的發現對方根本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標準,符合的只是父母心中的標準,兩人差 距太大,很多地方無法調和。這兩種婚姻方式都不值得提倡,只尊重自己的想法和只尊重父母的想法都很極端,自私與偏執。在婚戀當中,我們既要堅持自己的想 法,也要聽聽過來人的建議。只有這樣,我們才容易考慮周全,不做出失誤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喜歡的生活狀態。其實現代婚姻和傳 統婚姻在很多方面已經有所不同,經濟地位的上升決定了人格的更加獨立,對彼此的依賴也有所減少;橐鲫P系中兩人的交集可以不必像過去那樣多,雙方不僅可以 適當保留屬于自己的秘密,而且相當一部分生活也是和夫妻以外的人度過。所以,對很多人來說,結婚,照樣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單獨空間,只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 就不難做到。
當然,隨著社會文化的多元,不婚的人會越來越多。非主流文化沖擊著主流文化,最終會形成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況。婚與不婚,都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你在這種自選動作中,能夠找到自己的內心需要,不感覺到孤單寂寞與人生冷清,那么你的選擇就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