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張伯苓是中國著名教育家,據說在南開女子中學的畢業典禮,張校長總會這么囑咐:“你們將來結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為公為國,不要要求丈夫升官發財。男人升官發財以后,第一個看不順眼的就是你這個原配”。張校長這話堪稱“金句”……
男人功成名就后拋妻棄子的根源(圖片來源:華蓋創意)
張校長的話時常應驗,看看現如今那些所謂功成名就的男人,有幾個沒換老婆?男人有錢就變壞,就三房四妾、陳世美不認前妻的比比皆是。坊間流傳男人三大幸事:升官、發財、死老婆!那么男人功成名就后為何喜歡拋妻棄子呢?
首先是缺乏道德、法律約束。我 想如果沒有道德、法律約束的話,幾乎所有人都會變成獸性,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中國人恥于談錢,卻是世界上最愛錢的民族;羞于談性,卻制造了第一人口大 國;最講究思想品德,卻是世界上最缺德的民族。在北美生活20年,未見過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上過一堂品德課,整個社會也沒人提所謂的德育。可在社會上大多數 人遵守社會最基本的道德,社會秩序井然,這究竟是為什么?”。這是因為它們講規則、講法律,胡適就曾說過:“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說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 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范,人人大公 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而在中國是權大于法,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就使得一個男人功成名就后就容易失去法律制約,道德自 然也隨之瓦解。
其次,在中國男人功成名就是升官發財,男人升官發財后就容易失去目標,因為目標已經達成,精神就會變得空虛、寂寞、沒有寄托,就容易尋找刺激,加之他們功成名就后誘惑又多,就更容易走火入魔。鄧肯說過: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我想說的是沒有一個偉大的目標,就很難有一個偉大的人格。而中國人總是以金錢論英雄,結果多半都成淫雄。
第三,中國人的擇偶觀嚴重歧形,擇偶側重于外在條件,所以一個男人沒成功前,幾乎沒什么女人會喜歡上他,一旦功成名就后,就有大把的女人往他們懷里鉆,這就使得一部分男人在沒成功前迫于生理需求、家庭及社會壓力,選擇的老婆未必是自己的真愛,從而成功后選擇拋棄。
第四、男人通常在兩個時期最容易改變、迷失,一是得意時,二是失意時。多數男人功成名就后就容易變得不可一世,狂妄自大,不僅大男子主義嚴重,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也是造成他們成功后發生婚變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