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穩健的惠普(中國)學會了旁敲側擊。昨天,這家全球IT巨頭變相攻擊了中國在服務器產業上一項標準化行動。這是繼IBM(中國)之后最新一起攻擊行為。
惠普昨天突然發布了一份聲明。一方面聲稱,自己“無意參與”關于中國本土一項服務器標準的爭論,而會“將精力集中于了解用戶需求、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幫助用戶提高業務成效”上;另一方面,它又表示,“任何脫離用戶需求的所謂標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是被用戶所拋棄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就是對中國服務器產業標準化的公然抨擊。“就像中國在其他領域的標準化動作一樣,確實會觸動一些國外企業的既得利益。”中國高性能計算服務器標準委員會秘書長曾宇對《第一財經日報》這樣解釋。
記者就此聲明向惠普問詢,該公司品牌市場部公關經理顧曉曼稱并不了解情況,讓記者聯系該公司一名相關產品經理,但截至記者發稿未能聯系到該人士。
破除壟斷致對手焦慮
事實上,6月20日,IBM System x服務器大中華區負責人傅斌曾在北京發布會上公開表示,中國本地服務器標準不會成功,因為很難“用政府的形式,用某一個國家單獨的標準,要求全世界都遵從”。
“這確實會觸動一些公司的利益,”曾宇稱,3月底,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標準工作委員會成立的目的,正是促進本土服務器產業走向規范,推動用戶應用,而不是形成壟斷。“事實上,目前,全球近80%的服務器市場都已被IBM、惠普占有,還成立了一些標準組織,這些組織具有排他性,這是真正的壟斷。”
曾宇表示,高性能計算服務器領域是戰略性產業。在美國,高性能計算服務器由總統顧問委員會過問,日本也是由其文部省直接負責。這種市場格局下,它們不會向中國輸入最新技術。他透露,作為財政部國庫司的評判專家,在一次招標中,他發現有“著名的外國企業”用“過時技術”搪塞中國用戶。
“而且,刀片服務器是一個平臺化方案,一旦使用,往往被一直捆綁下去。”他說,中國企業不能這么為別人打工,必須聯合整個產業鏈,制定開放的標準,破除原有壟斷。
目前,聯想、紅旗、AMD、北京理工大等著名企業與教育單位均已成為“中國高性能計算服務器標準委員會”工作組(下稱“工作組”)成員。此外還有眾多用戶,其中包括國家氣象局、中石油等公司。記者獲悉,本土著名服務器企業寶德與浪潮也正在與工作組溝通。
中國的機會
事實上,IBM、惠普也都正以自己的方式試圖打造技術標準。
IBM的刀片服務器聯盟目前至少已經匯集300多家企業,借助現有的用戶基礎,足以左右整個產業鏈。而2006年第四季,惠普刀片服務器營收與出貨均為全球第一。在昨日聲明中,它自稱自己“一直是事實工業標準的倡導者和推動者”,而6 月29日,該公司技術解決方案集團企業存儲與服務器業務部高級副總裁Scott Stallard在北京表示,惠普“正非常積極在業界探討形成一個標準的可能性”。
而惠普(中國)負責此一業務的產品部總經理張鷹當天更是直白表示,惠普與IBM占據了刀片服務器市場80%的份額,兩家的動作、方向與整個結構其實已經確定了市場標準。
“它們確實形成了事實性標準,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標準,在ISO、IEC、ITU這全球三大國際標準組織中,目前并沒有一個系統的高性能計算機和服務器標準,這也是中國的機會。”曾宇說。
事實上,中國也已經將這一具有戰略價值的產業納入重點支持領域。《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確立了高性能計算產業的重要地位。而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長李國杰院士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曾宇表示,盡管會有來自對手的阻力,工作組依然力爭在三年內將中國本土標準打造成國際標準。 (王如晨/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