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過漫長的進化歷史,已經成為了一部結構精密的機器,各個零部件都盡職盡責,而且相互之間分工合作,維系著人體的內部平衡,和對抗外界干擾的強大能力。
然而,科學家們不斷發現,“人體機器”上有些“零部件”是多余的———這些“零部件”曾經扮演了重要的生理角色,但是隨著人類的進化,它們的功能已經無足輕重,正在逐步退化。
已經證實,人身上這種退化尚不完全的多余器官,數量竟達90個之多!
■闌尾:外科醫生的“招財細管”
提起人體多余器官,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闌尾。闌尾是一根5-7厘米長的細管,位于腹部右下方,一端和盲腸相通,另一端閉鎖,有人形象地描述闌尾就像條突出在腸子外面的蚯蚓。
在那些吃草吃樹葉的動物身上,闌尾直接參與消化,但對于越吃越精細的人類而言,闌尾對食物消化沒有直接作用。更重要的是,食物殘渣和糞石等容易掉入闌尾腔內,堵塞管腔,引發炎癥。闌尾炎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讓醫生和患者都對闌尾這個贅余產生了“除之而后快”念頭,難怪某古生物學家曾玩笑:“闌尾最大的用處恐怕就是給外科醫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意!”
■乳頭:男人是從女人變來的嗎?
乳腺是兩性區別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讓女性嫵媚不已,并且賦予女性哺育后代的神圣使命,而它在男性身上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會讓好奇的孩子產生疑問:男人是從女人變來的嗎?
男性的乳頭發育不完全,對于性刺激的敏感度也并不顯著。而且,乳腺有潛在的感染危險,醫學記錄上男性乳腺癌也屢見不鮮,這對于不太需要乳腺的男性來說,無疑是增添了麻煩。
那么為什么男性還保留著乳腺呢?其實,乳腺出現在胎兒發育早期,那個時候,胎兒尚沒有性別特征,乳頭無一例外地出現到了兩個性別的胎兒身上。
到了胎兒發育晚期,睪丸激素等性激素才會讓男性和女性的性征逐漸明顯,而這個時候,已經存在的乳腺當然不會自動從男性身上消失了。
■智齒:一口好牙造成的“尷尬替補”
由于人類一般在16-24歲間長出口腔最里面的幾顆磨牙,這幾顆牙齒,也因為伴隨人類身心成熟的到來,而榮幸獲得了“智齒”的美名。
但是,長出智齒的人們往往沒有心思去歡迎它帶來的智慧和成熟,而更多地承受疼痛,并且為了拔掉智齒而付出巨大的時間、錢財、甚至身心代價。越來越多的人為“智齒”的名字增添新的內涵:它教會了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沒有意義的事情,都是無法避免的。
其實,智齒并不是生來就沒有意義的。數千年前,一個18歲的人很可能已經掉了好幾顆牙齒,甚至滿口牙齒已經所剩無幾,這個時候冒出來幾顆智齒無異于“及時雨”,使得人類可以繼續磨碎堅硬的食物,咀嚼大量的草根樹葉,以獲取足夠的熱量來維持生命。
不過今天的人們,每天堅持刷牙,吃的食物越來越精細,這使牙齒的壽命大大延長,很多都保持了“終身不壞”的紀錄。于是,智齒還一如既往地想要擠進人們的口腔就顯得有些多余了。不光如此,現代人的下顎比古代祖先的小了許多,牙齒在口腔內的空間已經不多,智齒的出現更會擠壓別的牙齒,造成疼痛。而且,在智齒生長之初,食物殘渣嵌入牙齒和牙齦的縫隙中間,感染頻發,使人痛苦不堪。這種痛苦催化了大多數人迅速作出拔除智齒的決定。
■毛發:已被取代的“保溫設備”
毛發是人類最原始的保暖設備,也靠濃密的毛發來調節體溫,保護皮膚。
在現代人身上,頭發還在保護著中樞神經系統所在的大腦,眉毛在避免雜物進入眼睛上還有功勞,胡須、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