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4位高管辭職、公司股價異動、二股東大筆減持……這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讓市場多數目光再次聚集在了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關村)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關村人事頻繁變動已經成為市場人士心中對其最大的隱憂。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兩年的時間里,中關村先后已經有14位高管離職,這不得不令人思考,如此沒有穩定性的管理層架構會不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發展?如今的中關村有沒有偏離當初建立時的初衷?兩年遭遇14位高管辭職
中關村最新一次人事變動發生在4月5日,三位董事和一位監事同日提交辭職報告。
據悉,這是繼一個多月前中關村總裁張璇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其擔任的公司總裁職務、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協理職務及控股子公司相關職務后的又一次高層人事震蕩。
據悉,繼2010年11月25日卸任中關村董事長職務不到一年半,劉冰洋又于今年4月5日向董事會遞交了辭職報告,辭去了董事及在董事會的一切職務。與他一起遞交辭呈的是同為董事的吳發強和許鐘燦,以及監事陳萍。
如此頻繁的人事變動,不禁讓人猜疑,一家企業的高層不斷的變更會否會對企業自身發展不利?
這一點,或許可以在一組數據中得到求證。2010年,中關村實現凈利潤1665萬元,比上年同期的下降70%。2011年,中關村預計可實現凈利潤4000萬元-5000萬元,同比2010年的1046.18萬元增長282.34%-377.93%,每股收益達0.0593元-0.0741元。
對于2011年業績增長中關村方面解釋為,主要是由于中關村以前年度計提的華運達公司預計負債,在2011年收回法院發回追償款7500萬元,同時公司控股子公司哈爾濱中關村2011年實現A區銷售結利。這也就是說,若沒有7500萬元的追償款,那么中關村2011年的業績將陷入虧損境地。
二股東或已展開撤出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高層人事變動中,二股東廣東粵文投資似乎也開始了撤出行動。
公開資料顯示,中關村于2012年3月6日和3月14日先后兩次公告第二大股東廣東粵文投資有限公司的減持情況。公告顯示,廣東粵文投資有限公司先后兩次分別減持所持中關村1.02%和0.59%的股份,減持完成后其所持股份占中關村總股本比例降至4.99%,而股東持股比例一旦低于5%,那么其今后減持也將不再需要公告。
而身為廣東粵文投資總經理的許鐘燦,在二股東減持后不久便退出中關村董事會,這被市場解讀為由于業績不振,高層頻繁變動的情況下,廣東粵文投資選擇抽身的信號之一。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中關村屬于新三板概念股,高管辭職、股東減持,可能意味著公司的重組轉型。重組之后,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將決定企業的發展前景。
未來行情投資者需警惕
中關村主營業務包括新技術和產品的開發、銷售以及科技項目、建設項目投資等。其中房地產開發及建安施工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在2010年達81%。
根據目前公布年報的80多家房企來看,虧損的企業也不過是5-6家,而中關村雖然身處房地產行業,但公司每年的利潤僅千萬元,毛利率不到10%,且雙雙呈逐年走低的態勢。
另外,公司另一大業務醫藥行業則由于規模有限,并受醫藥生命周期制約及國家醫改政策影響,很難為公司貢獻足夠的利潤。
高層頻繁變動讓人“霧里看花”以及公司業績并不理想的背景下,作為“新三板”概念股龍頭,中關村未來將朝何處去?
對此,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近期隨著新三板消息的逐漸明朗,關注度逐漸提高,成交量放出天量之后,該股的股價卻駐步不前,形態上出現了放量滯漲,值得投資者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