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財經 > 正文

中關村海淀園總收入今年力爭同比增長17%

日期:2013-02-26  來源:北京商報
[字體: ]

  中關村開啟了科技體制改革、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先河。從1988年起,許多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產業政策和服務,都是在中關村先行先試取得成功之后再向全國推廣的。

  海淀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成為了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排頭兵、橋頭堡。二十多年過去了,從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眾多高新技術在這里蹣跚起步,成長為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參天大樹。

  今年,海淀園將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全力推進中關村核心區建設,繼續發揮核心區的示范引領作用,確保園區實現總收入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力爭達到1.17萬億元,同比增長17%;總收入占示范區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

  “1+10”政策體系為企業發展提速

  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率先推行的“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在扎實推進落實這一系列新政的同時,去年海淀區又出臺了“1+10”創新政策體系(1個統一申報平臺,10項政策),安排18億元資金用于支持中關村核心區企業自主創新和產業發展。

  據介紹,為使產業政策及政府資金“用在刀刃上”,去年以來,海淀園管委會會同海淀區金融辦等部門對海淀園涉及創新創業和產業發展的16項政策進行了梳理和修訂,新政策體現了“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聚焦重點產業發展”的思路,聚焦重點產業發展,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側重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推進產業健康發展。

  在支持方式上,突出財政資金集中使用,豐富以股權投資、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等多種方式支持好重點領域、重點企業。轉變單一項目評審方式,增強主動篩選,提高支持效率和效果。建立統一的申報、受理、分檢、監督、效果評估管理平臺;明確支持對象、規范支持標準、減少評審環節,做到規范、透明、高效。

  據了解,通過核心區自主創新和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統一申報管理平臺,海淀區共有2325家單位申報項目3072項,最終給予支持的項目為949個,支持總金額約6.3億元。

  科學城和北部地區建設穩步推進

  致力于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關村科學城,一直是海淀園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海淀園管委會專門成立了中關村科學城工作組,并派專人進駐中關村管委會進行項目對接,全力推進科學城建設。

  截至2012年10月,北京市共有46家高校院所、央企納入科學城建設工作體系,共同實施48個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產業創新園建設項目。其中在海淀的42個中關村科學城項目中,涉及新建及改造工程項目74項,總規劃建筑面積約730萬平方米,占全市80%,總投資約600億元,占全市81%。

  據了解,中關村科學城目前已投入使用項目8項,建筑面積約24.4萬平方米;已施工完成待驗收項目3項,建筑面積約14.1萬平方米;已開工建設項目9項,規劃建筑面積約205.8萬平方米,投資約178.5億元。

  與中關村科學城同等重要的海淀北部地區,是中關村核心區未來的高速增長點。海淀園管委會圍繞北部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各園區產業定位,分析調研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落地空間需求。2012年共為新浪總部、航天天繪等20家企業確認供地意向。根據測算,預計企業達產后未來三年收入合計可達3424億元。聯想總部、新浪總部等一批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即將實現供地并開工建設。

  整合資源打造優異產業政策環境

  中關村核心區的自主創新一向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強力引導,科技園區的良好運行同樣得益于地區優異的產業政策環境。

  目前海淀園整合了園區建設管理、科技、投資促進、經濟信息化、知識產權等多項職能,打造了一個面向科技產業的跨部門、一門式的協同服務及科技創新資源、政策導入平臺。

  平臺強調以業務為導向,采用了條塊結合的新型內容業務組織方式,設立了包括中關村科學城、專精特新產業園、智慧海淀等在內的7個專項工作組,并選派骨干同志進入各專項重點工作組開展工作,以更好地滿足核心區建設任務的需要。

  此外,海淀園還通過開展街鎮聯動,對各處室對口聯系街鎮工作進行部署,完成街鎮走訪工作,在各個街道進行核心區政策體系宣講,推動街鎮積極主動與區域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協調配合,形成聯動、互動的工作機制。

  高端人才集聚人才特區

  增長力日益強勁的園區、發展力持續增長的企業以及日漸完善的配套設施,所增加的不僅僅是海淀的科技競爭力,更增強了這里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據了解,2012年海淀區新入選中央“千人計劃”11人,北京“海聚工程”32人,2012年度第一批中關村“高聚工程”入選31人。目前,累計有69人入選“千人計劃”、157人入選“海聚工程”、114人入選“高聚工程”。

  高端人才不僅扎堆海淀,更扎根企業。2012年以來,海淀園管委會繼續推進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北京金秋果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正科技有限公司、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氣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建立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使海淀區建立的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累計達到15家,進站院士39名。另外,四方繼保、德青源、安科興業3家企業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分站,使海淀區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累計達到54家;博士后累計進站174人,出站96人。

  中關村“1+6”新政全面落實

  在積極完善地區產業政策,推進重點項目,吸引企業、人才聚集的同時,海淀園管委會還積極利用國家新政為地區企業謀利,中關村“1+6”政策的落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政策出臺一年多來,海淀共有25家國有企事業單位開展股權激勵試點,占全市總量的46%;758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試點政策,研發費用較政策出臺前多加計扣除10.1億元,為企業減免稅款1.5億元;96家企業享受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試點政策,較政策出臺前稅前多扣除2106萬元,為企業減免稅款316萬元;積極組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工作,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00多家,約占中關村示范區的47%。

  “五大工程”將增強示范引領作用

  新興產業領航工程、創新創業光合工程、創新能量聚變工程、創想圓夢工程、全球創新聯動工程,今年,海淀園將啟動“五大工程”,以強化核心區示范引領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的作用。

  實施“五大工程”的重點是加快搭建以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系,突破一批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培育一批具有技術主導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面優化區域創新創業環境;提升核心區整合全球創新資源能力,加快國際化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園將通過實施“五大工程”加快高端創新要素聚集,引入市場機制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統籌整合龍頭骨干企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型中小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具有海淀特色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全面提升核心區創新引領輻射力。

  數說海淀園

  ○高端創新要素加速聚集,中關村西區引入36家技術轉移、知識產權服務知名機構。

  ○設立建行中關村分行,股權投資機構超過500家,新上市(含掛牌)總數達240家,其中境內外上市公司140家,占北京市的43.75%;新三板掛牌公司100家,占北京市的71%。

  ○人才特區建設穩步推進,有22家高端人才創業企業經過批準入駐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

  ○累計建立15家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54家博士后工作站;69人入選“千人計劃”,157人入選“海聚工程”,114人入選“高聚工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