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中關村商戶欺客市消協曝光

日期:2007-05-16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字體: ]
    忽悠難治只因取證太難 

  “機器沒貨,其實我們這有幾款性價比更好的……”正是這些賣場中“忽悠”功夫超強的導購員,愣是把2000元的產品抬至三五千元賣出。上周六,記者來到中關村3家IT大賣場,走訪了6家因誤導消費者高價售貨而被市消協曝光的商戶。記者發現,這6家商戶均在正常營業中,但相對其他商家顯得有些冷清。

  5月7日,市消協公告稱,今年五一期間,其網站共接到消費投訴53件。其中,投訴排在第二位的是“部分經營者抬高電子產品價格,誤導消費者”。

  “忽悠”招數

  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村里的“忽悠”招數眾多,花樣翻新是層出不窮。記者通過實地采訪發現,前述典型病癥都能在五一期間的市消協及我刊短信平臺的消費投訴中找到最新的“忽悠”案例。

  典型案例:5月2日,一名本打算買一售價約2300元的某型號DC(數碼相機)的消費者,遇導購忽悠,稱此機型無貨轉而推薦另一價格更低的機型,并稱該性價比更高還可以優惠100元。消費者被忽悠后就花2200元買下,幾天后才發現,該款DC屬停產機型,近日的市場一般售價為1500元左右。

  同日,兩名購買NB的大學生,在驗完NB付完錢后,被告知同批的NB有質量問題被廠家召回,但不能退款只好原價購買了同一品牌另一機型,而此機型比選中機型的零售價要便宜600多元。

  典型案例:5月4日,一對中年夫婦帶著上大一的孩子在中關村選購PC,事先在網上也查詢了機器的最新指導價。但是,買回家卻發現,所購買的機型沒問題,但配置比事先查詢的要低,兩配置中間的差價達近千元。

  典型案例:5月1日,一名消費者在某賣場一專賣店內咨詢時被導購帶上了賣場的12樓公司處,把價格明顯低于老型號的升級版機型忽悠出1500元的高價成交。

  記者追訪

  被曝光商戶

  承認銷售有責任也有異議

  當日,記者采訪了其中一家被曝光的商戶。該公司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銷售經理楊先生告訴記者,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們的銷售確實有責任,但是一些相關報道卻與事實不相符,他們對此有異議。

  近年來村內賣場間及同賣場同業間的競爭形勢日趨惡劣,消費者有消費者的難處,賣家有賣家的難處。盡管,他一再表示作為過度競爭的產物,這類現象在村里確實很普遍,不采用這些所謂的抬價“技巧”就難以贏利維持經營。但是,也有一些消費者因為一些不道德的小商戶的超低報價所誤導,認為自己買貴了而投訴要求退款的。

  網站編輯

  忽悠“通病”診治難

  一位資深的IT網站編輯向先生告訴記者,相關管理法規的空白是賣場銷售價格欺詐行為難以杜絕的根本原因,賣場管理部門的處罰是形式重于實際,若要維系中關村市場的發展這類規定是越早出臺越好。

  身在價格執法一線的專家陳先生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這些非常普遍的誤導性購買糾紛,消費者通過一般的消費維權手段是無法保證自己的利益的。

  一是取證、認證難。盡管現行的2001年頒布的《北京市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中,將“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定義為價格欺詐行為,但是消費者往往舉證難。試想,有哪位消費者在購物時會攜帶并使用錄音筆或DV,同時對于這類證據的認證也有難度 (有效的音頻、視頻證據需要很多的構成要素)。

  二是政策法規未細化額度。在現行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中并沒有對具體的超過幅度做出明示。因此,不少商家實際上也是因為看到不良的欺詐行為不被監管,在激烈的競爭中為自保而行之。

  三是,海淀區發改委價格舉報熱線電話,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電子賣場強制推行明碼標價行為,若商家違反規定,將受到5000元以下的行政處罰。

  權威聲音

  海淀區發改委:治療痼疾防范是根本

  昨天,記者向海淀區發改委價格舉報中心俞先生了解到,自去年年末起在中關村各大電子賣場推行明碼標價以來出現不少實際問題。推行明碼標價的目的是讓消費者減少交易成本,防止上當受騙。

  但是,考慮到電子賣場電子內商戶多是租賃小柜臺,電子產品繁多難以全部擺放價簽,擺放過多也不利于消費者選購商品。商戶只要有如下價格公示就不存在未明碼標價:擺放賣場統一的價簽、在賣場內滾動顯示屏上公示價格、在宣傳彩頁上標注商品價格或在自己的網店里有明確報價。這也就是說,消費者若要舉報未明碼標價行為,舉證方面需包括前述四種。

  俞先生表示,從近年來接到的舉報情況來看,有90%的消費者被騙是因對價格的不重視及熟知度低造成的。要想防止價格欺騙,在購前及購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