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DoNews:中關村30%手機為“翻新機”

日期:2007-09-01  來源:Donews
[字體: ]

  當你把舊手機賣給小販的時候,你可能想不到,有朝一日,它可能“變”成新手機回到你手中。

  在海龍電腦樓后,一個年輕的矮個男人正站在陰涼下東張西望。襯衣松松夸夸的曳進褲子里,背著雙手還拿著一塊紙牌子,上面用黑筆寫著“高價回收舊手機”。只要有人路過,他就壓低聲音問“賣手機嗎?”。

  此人自稱范琪,江西人,只做廢手機的回收生意。他回收的竅門在于高價喊低價收。一旦顧客被高價誘惑上鉤,范琪便會使出以下手段:

  一定要找個借口拆機檢驗,然后就多挑毛病,甚至趁顧客不備“整”出毛病,以便狠命殺價。定下價格之后,再以機器以前拆卸過等原因為由,再砍去部分價格。

  如果出售者因收購價過低而拒絕出售,范琪就會使出“殺手锏”,謊稱手機缺失某個零部件無法裝機,或稱手機內部曾經進水,混淆出售手機者視聽。幾番“轟炸”,出售手機者大都無奈匆匆交易了事。

  收進來零配件后,范祺雇的3個伙計會按照品牌,型號分類。分類之后按照廠商需要,發往南方。范琪說,別看這行“技術含量”不高但利潤可觀,一經倒賣,每部手機能賺20元左右。大約每隔10天就會有固定的人來京找范琪訂貨。

  現在向范琪訂貨的主要是其表弟,一家深圳小工廠的合伙人。范琪說,他弟弟工廠的原材料來源很廣泛,香港是最大的貨源,來自歐洲、北美等世界各地的舊手機都在該地集散。購得這些舊手機后,小工廠們會利用分散夾帶等各種手段通關帶入深圳,而大批量的貨物則是通過快艇走私,甚至是在邊界挖通地道傳送,“有些方法,你絕對想不到”,范琪伸出大指夸自己的弟弟。

  翻新的第一道工序是“換殼”。所換的殼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原裝貨,有的是從品牌手機外殼加工廠獲取的仿冒殼,有的則是通過維修點購得的雜牌。另外一些小改動如,歐洲版的頻率要改一下,液晶花了或舊了就換掉等也在“換殼”的同時進行。

  第二道工序是更換電池以及各種配件。連范祺都知道,小老板們通常會使用臺灣聯發科技的解決方案,這家臺灣最大的IC設計公司在六月份推出的MT6225系列平臺可以使最后的手機售價控制在400到600之間。并且該平臺將芯片、軟件平臺以及第三方應用軟件捆綁在內,這讓技術外行的小老板們省了不少事。

  最后的工序是“包裝”。包裝材料也是來自周圍的小作坊。三道工序以后,一款新機就出來了。

  范祺說,以低價收舊手機,加上更換外殼、零件以及人工等費用,一臺“翻新”手機的成本最多幾百塊,但在市場上這些機器可以幾千塊出售,每部機器有好幾百的利潤。

  在“翻新”手機這條產業鏈上,渠道的利潤最高,工廠賣出一臺“翻新機”賺10塊,渠道“賣出一臺”就能賺300-400,如此高額的利潤使得眾多小型手機店熱衷于向消費者推銷這種假冒的水貨手機。春節之前,“翻新”機的銷售最好。

  在中關村的科貿商城,記者認識了一個“翻新機”的賣主,李老板。在他的柜臺,一款市面上賣4900元的諾基亞N95水貨手機,在這里只需數百元。

  李老板說,雖然“翻新機”的外觀與真機差別不大,但質量卻是不敢恭維:賣出去第二天就送回來維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李老板說他已經見多了一天收回來數百臺需要返修手機的事情,“返修率110%,因為有的不止修一次”,李老板自己都忍不住在笑。

  如此高的返修率似乎對李老板的心情和生意都沒有影響,因為翻新機居然也有“保修”體系,銷售商直接返回渠道商,渠道商再發給外包的維修點。在李老板看,這種維修不過是“打補丁”,一個“翻新機”通常是“補丁落補丁”。

  李老板說,“翻新機”的生產工廠經常向他做“市場調查”,以銷售行情來制定生產計劃,以免盲目供貨。黑莓,諾基亞,三星和多普達的“翻新機”最受歡迎,因此“翻新機”的生產也集中在這幾個牌子,其他牌子根本不考慮。

  據李老板估計,中關村這種“黑手機”的市場份額占到了30%以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