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商戶公然銷售水貨的行為視而不見,在接到消費者投訴時更是敷衍了事,曾經號稱"中國硅谷"的中關村正在淪為水貨手機集散地
“買智能手機,首選水貨,買水貨就到中關村。”有購買手機意向的消費者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推薦。
11月6日,《法治周末》記者來到中關村,經過一番走訪調查后發現,在中關村多家電子城內,除了有大量的蘋果水貨在售賣,三星、HTC等高端智能手機都有水貨版本。
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暢銷,讓從事水貨產業鏈上的人賺得盆滿缽滿,中關村的眾多手機商戶也是其中一員。
盡管國家不斷開展專項行動打擊水貨,但網上交易的虛擬性、實體店交易的隱蔽性都使得水貨的售賣處于監管的真空地帶。在強大需求的引導下,水貨售賣成為一股洶涌的暗流、一個公開的秘密。
市場需求引爆水貨手機市場
在中關村幾家電子市場的手機銷售柜臺前,只要報上一個手機品牌或者手機型號,商戶就會繼續問“要水貨還是行貨”,有的則直接報上水貨的價格。
“來中關村買手機的多是沖著水貨來的,我們一般就問要港版的、還是美版的,再報出相應的價格。”一位商戶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在與該商戶交談的20分鐘時間內,先后有5個消費者前來詢問價格,其中只有一名消費者詢問了行貨的價格,其他則直接說明要水貨。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地區,不單中關村電子市場有大量的水貨手機存在,木樨園、公主墳等地都是水貨手機、山寨手機、翻新手機的聚集地。為什么國家法律政策明令禁止的行為會有如此大的市場空間呢?
“國家一直在打擊水貨的經營和銷售,但這是打擊不完的,需求在這兒擺著呢。”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水貨不是假貨,質量有保證,而且價格便宜,有的水貨手機的功能比行貨多,為什么非得花那么多冤枉錢買行貨呢?”這是眾多水貨愛好者的心聲。
有的消費者熱衷水貨則是想“先用為快”。這種心理在“果粉”(蘋果系列產品的忠實用戶)中非常普遍。由于蘋果每次推出新產品在大陸上市的時間較北美、香港晚幾個月到半年不等。由于是尚未在國內上市的新機,水貨報價也非常高,但畢竟有了一個同國外客戶同時體驗新機的渠道,一些骨灰級“果粉”為了提前抱得新機歸,便不惜多花銀子。
10月14日,iPone4S剛在北美上市時,其16GB合約機價格為199美元,而當時中關村水貨iPone4S的報價一度高達9999元(合1576美元),且仍是一機難求。
根據易觀國際為《法治周末》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2010年全國手機銷量約為2.68億部,其中黑手機(翻新機、未取得信產部頒發的手機生產牌照而非法生產的手機)和水貨手機的銷量約為3184.28萬部,占整個手機市場銷量比重高達11.88%。這就意味著每10部手機中就有1部為水貨手機或者黑手機。
“有需求就有市場,馬克思都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鋌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一切都是奔著利益去的。”該業內人士補充說。
購水貨被宰難維權
水貨手機固然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但其后也隱藏著諸多隱患。
今年48歲的吳靜(化名)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10月14日去中關村科貿電子城購買了一部
iPone3手機,售價2880元。商戶聲稱需先交錢才能從庫房提貨,交完錢拿到手機后,吳靜讓對方開具發票,這才被告知自己買的是水貨,沒有發票。
由于已經交完錢款,對方不予退貨。在對方再三承諾不會存在質量問題的情況下,吳靜自認倒霉,等待3個小時后,拿到了對方越域、安裝軟件后的“新”手機。
然而,第二天吳靜就發現自己的手機在接打電話時,對方無法聽到自己的聲音。她又打車去中關村找到了該商戶,在其強烈要求下,商戶為她更換了一部手機。
不過,麻煩并未就此打住。20天后,重新更換的手機也“罷工”了。
隨后,吳靜找到了科貿電子城投訴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投訴,該工作人員只是讓其與商戶協商,商戶提出再為其更換一部手機,但是飽受手機折磨的吳靜堅持退貨,但商戶并不答應。而投訴部的工作人員只是勸其與商戶和解。
吳靜明確地向科貿電子城一層的投訴部門說,她買的手機,商戶不給開發票,特向其投訴。該投訴部門一位戴眼鏡的男性服務人員說,他管不了。
“對于商戶公然銷售水貨的行為視而不見,在接到消費者投訴時更是敷衍了事,這樣的投訴部門豈不是形同虛設?”吳靜非常氣憤。
11月10日,《法治周末》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致電科貿一層投訴部,詢問水貨手機的處理情況,一位接電話的男性工作人員稱:“水貨銷售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你和商戶協商解決吧。”在走訪中,記者詢問一些商戶,賣水貨被商場發現是否要被罰款,得到的答案多為:“只要我們按時給商場交租金,商場一般不主動管,除非被消費者投訴了。”一位商戶私下里告訴記者:“即使被投訴了,商場也只是批評教育一番。”
《法治周末》記者隨后致電鼎好電子城地下一層手機市場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跟商戶都簽有協議,要求商戶合法經營,如果從事水貨銷售輕則給予教育、警告、罰款,嚴重者將被清退出商場。我們還不定期地配合工商部門進行抽查。”
但該工作人員稱,作為商場他們并沒有執法權,而且管理人員有限,不可能完全杜絕水貨交易。“我們一共十來個管理人員,地下一層一共600多個柜臺,近千家商戶,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關注到商戶的經銷行為。不過消費者買到水貨因質量或者其他問題來投訴,我們會依據協議對商戶進行處罰的。”
北京市律協消費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葛友山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工商部門在檢查過程中,如果商場的商戶存在銷售水貨行為,將視情節給予警告、罰款。
水貨也遭假冒
《法治周末》記者將吳靜的經歷講述給一位業內人士,對方聽罷后說:“她買的手機八成是翻新機或者是山寨高仿機。”
該業內人士對記者介紹說:“如果是真正的水貨,其產品質量是同大陸行貨一樣的,只是通過走私或者其他方式,省去了關稅,因此價格要比行貨手機便宜不少。但是好多不良商家看重其中的商機,打起了翻新機或者以山寨機冒充水貨的主意。一般手機上市超過半年市場上就可能出現翻新機。”
記者在三家電子城采訪時,商戶都強調自己的水貨產品是真正的水貨,并有商戶拿來塑封的包裝盒,向記者強調:“絕對是水貨,肯定是新機,你瞧,都沒有拆封過。”
不過這些形形色色全新塑封包裝的水貨價格卻相差甚遠。以美版無鎖iPone416G版本為例,科貿電子城報價多為3500,最低為3200元。在鼎好電子城則是各個商戶報出的價格不盡相同,最高達4400元,最低為3200元,相差近千元。
報價為4400元的商戶稱:“現在拿貨價都近4000元呢,我們主板肯定是新的,報價低于這個太多的,多半是翻新機,想都不用想,而且主板可能都是出過問題維修過的。”
而報價較低的則堅稱自己秉承的是“薄利多銷”原則。
然而,這些商戶信誓旦旦地保證不禁讓記者犯了迷糊,到底哪家商戶說的是真的,哪家說的是假的?
在走訪中,一位胡姓商戶道出了其中的機關。“塑封包裝盒又不是高難度技術,即使做山寨手機的,在流水線上封裝一個包裝盒的時間不會超過10秒鐘。是不是全新塑封包裝盒并不是判斷其是翻新機或者真正水貨的關鍵。”最后該銷售商還意味深長地說:“來中關村買手機,要是沒有個懂行的朋友帶,很容易被宰。”
這位堅稱只做“真水貨”的胡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部16G內存的iPhone4港版的價格是3900元,美版無鎖價格為3500元,而好的行貨翻新機也就3000元左右,“把翻新機當水貨賣,賺得當然更多了”。
胡先生也向記者坦陳自己為何不“重利”的原因:“翻新機太容易出問題了,消費者老回來找,一是損失了回頭客,二來也給我們添不少麻煩,要做長期生意,還是做真的水貨手機靠譜些。”
同胡先生一樣,很多聲稱是真水貨的商戶一再向記者保證:“如果是翻新機或者山寨機,假一罰十。”但當記者詢問能否開發票時,對方便說:“開發票不就成了行貨了嗎,水貨多是走私進來的,所以才便宜這么多。”
不給開發票如何保障售后服務呢,對方開出了“藥方”:“店里會給你開收據,7天包換,一年保修,手機出什么問題你拿到店里來,我們為你解決。”
然而,一些消費者表示,如果一不小心買到了水貨,出了問題維修并不是件容易事。在網上一些手機論壇中經常可以看到消費者發的抱怨維修難的帖子。
葛友山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水貨”是未通過合法進口渠道,走私進入我國市場的,消費者購買水貨后因產品質量問題與商家產生糾紛,很難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投訴。
“銷售水貨是一種違法行為,根據合同法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為無效合同,無效合同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相關案件的處理方式一般是消費者把‘水貨’手機退還手機店,手機店退購機款給消費者,同時因消費者是明知‘水貨’手機而購買,自己本身有一定的過錯,應當承擔一定責任,如支付手機的使用折舊費給手機店等,手機店還應接受相應的行政處罰。”葛友山說,“如果消費者購買手機時不知道手機是山寨機或翻新機,商家有意隱瞞沒有明確告知,說明商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存在欺詐的故意,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雙倍賠償。”
職業水客螞蟻搬家難追責
中國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自從有手機時就有水貨手機的存在了,只是目前高端智能機的出現使得水貨有了更大的獲利空間,規模較之前更大而已。“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國內的水貨市場從走私,到國內的流轉、后期的維修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了。”王艷輝說。
一直以來,我國海關對于高價值的電子產品的走私都在進行嚴厲地打擊。2010年,全國最大手機走私案一審宣判,主犯黃曉凱被判死緩,其他被告分獲一年半至14年不等有期徒刑。
盡管打擊走私力度不斷加大,但并未阻斷走私團伙和職業水客的發財路。相反,由于嚴厲的法律制裁結果使得貨源愈發緊張,在巨大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水貨價格隨之水漲船高,為了牟取暴利,一些走私商開始尋求更為隱蔽的走私路徑。
一位接近海關的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目前手機走私方式也是花樣繁多。以前從香港到深圳有一條秘密地下通道,2007年被邊防警察發現后予以封堵,不過很難說現在沒有其他通道。此外,還有通過租用直通車(一種在深圳與香港市區、機場之間的一種汽車租賃服務),在車里夾藏的方式走私等不一而足。
以往海關稽查走私的重點主要為海路運輸的大型集裝箱貨柜,但是對于像智能手機這樣體積小、價值高、市場行情瞬息萬變的電子產品來說顯然不適用了。“現在手機走私,尤其是試探市場的走私往往都是通過郵件、快遞、‘水客’(指受走私團伙雇用,以賺取‘帶工費’為目的,頻繁往來于粵港、粵澳之間,通過旅檢等渠道,把涉稅貨物或禁止、限制進出境的物品化整為零,攜帶、運輸進出境的人員)方式小批量進行,這也增加了海關查處的難度。”上述接近海關人士對《法治周末》記者說,“這些職業水客都深諳我國的法律,每次只攜帶兩三部手機,價值一般都不大,但是每天頻繁出入境,進出境次數少則3至5次,多則10余次。由于每次都達不到追究其法律責任的下限,我們也沒有辦法。”
2010年年底,海關總署開展了打擊“水客”走私專項行動。據海關和邊檢部門統計,每天在深圳、拱北各口岸往返帶貨的職業“水客”在8000人以上。這種“螞蟻搬家”式的走私方式也給內地水貨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貨源。
不過只要經過了上述扣人心弦、讓人心驚肉跳的走私環節,進到國內,水貨手機似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了。
一位在深圳華強北從事水貨手機批發生意的商戶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工商部門也只是節假日定期抽查,即使是突擊檢查,商場多少都是會聽到一點風聲的,所以很多時候,售賣水貨手機的商戶和工商部門都是相安無事。
“只要不把水貨手機擺在柜臺上,不被工商抓了現行一般都沒事。”中關村海龍市場一位商戶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在和監管部門的斗智斗勇過程中,商戶們積累起了豐富的“斗爭”經驗。記者在幾家電子城采訪時發現,銷售柜臺擺放的多是模型機和手機配件,只有消費者表達出較為明確的購買意向,銷售人員才會拿來一部所要型號的手機,或者帶消費者去柜臺以外的地方進行交易。
如此應對策略大大降低了售賣水貨的風險。即使有消費者投訴了,市場作為管理方的懲戒措施一般也以批評教育為主,作為工商部門,一般情況下由于涉案金額少,也只是責令改正。較低的違法成本和強大水貨需求催生的利潤空間讓商戶對售賣水貨手機樂此不疲。
海淀工商投訴電話形同虛設
《法治周末》記者多次致電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中關村工商所投訴電話62531947,不過截至記者發稿,該號碼不是沒人接聽就是處于忙線中。
西城區工商分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水貨存放的地方一般都比較隱蔽,交易一般也在私下進行,即使公開進行經銷,也只在經營場所擺放少許樣品。“對于這樣隱蔽的場所和行為,如果沒有知情人員的舉報,僅憑工商執法人員的日常巡查,很難發現。”
王艷輝指出,除了一些實體店售賣水貨,現在很多網店也在銷售。這使得監管的難度越來越大,監管成本也越來越高。
葛友山則認為,要規制國內水貨手機、翻新機泛濫的現狀,工商部門除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外,對于存在售假行為的商家,工商部門在對其實施處罰的同時,還要采取在其門店處張貼黃牌,告知消費者該店存在售假行為,強化社會監督力度。
此外,“監督經銷商的手機進貨渠道。要求各商家在購進手機時,向進貨單位索取合法有效的發票,必要時,建立進銷貨臺賬,將銷售手機進網許可證上的許可證號、擾碼,連同各部手機的串號記錄在案,以減少與消費者購機后的不必要糾紛。”葛友山補充說。
■水貨:
水貨指在某國家或地區沒有經過原生產廠家所指定的銷售代理而進行銷售的產品。水貨不是假貨。“水貨”一詞的由來,是因為早期走私者為逃避關稅等原因,將國外船運過來的商品用塑料袋等密封好后投入約定的淺海中,再從陸上坐小船到該地點將貨物取走,所以一般作為走私物品及非正常渠道銷售產品的統稱。
■水貨手機:
水貨手機,是相對于國內行貨手機而言的,泛指那些在國外生產和銷售,經過各種途徑,流入國內市場的,沒有繳納國家規定稅費的走私的手機。簡單點說,水貨手機就是沒有通過正常渠道報關和繳納稅項的手機。
一般來說,常見水貨手機分港行、歐水(水改)、亞太版(新加坡澳洲等地)、北美版等。
■假水貨手機:
假水貨手機是指翻新手機被當成水貨賣的手機,其實是偽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