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平米攤位
一年間騰退
去年11月,月末。王杰開著一輛陪伴他六年之久的舊捷達,一路向南,穿過北京城高新技術產業最尖端和電子產品最發達的一片耀眼燈光,告別“中關村”。
去年5月,以DIY攢機、售賣電子商品為業的王杰接到了中關村海龍電子城(600658,股吧)的攤位退租通知書,按照合同規定,海龍答應給王杰這樣的商戶一個月租金的補償。
盡管隨著近兩年商品價格透明化利潤降低,他早已萌生了改行的念頭,但接到通知的一刻,王杰還是無法平靜。
那時候王杰并不知道,海龍大廈調整的背后,竟是中關村調整電子賣場低端經營模式的第一炮,他的攤位,也不過只是海龍、鼎好、E世界三大電子賣場商戶一年內騰退的6萬平米營業面積中的“九牛一毛”。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電子一條街”成為中關村誕生的第一個新興業態,也是京城電子商品最為聚集的商貿區。
進行業態調整的中關村西區東臨中關村大街,西接蘇州街,北起北四環路,南至海淀南路。整個區域規劃占地面積為94.6公頃,總建筑面積340萬平米,共有道路20多條,有40余條公交線路直達,停靠在海龍、鼎好、科貿、E世界樓下。
地鐵4號線、10號線開通后,兩條南北、東西向的“大動脈”橫貫了整個中關村西區。
就在大批零散商戶入駐中關村的同時,中關村發展規劃中已經多次提出,建設中關村,需要站在全球高度來看中關村的發展,要把中關村打造成為全世界的知識創造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成為“世界的中關村”。這意味著,電子賣場不能成為中關村主要的業態。
電子產品賣場
進退兩難
去過中關村攢電腦、買配件的市民都知道,進入中關村任何一座電子大廈,一些黑導購瞬間如“蒼蠅”一般團團圍住,不停地詢問是否攢機、是否修電腦,一些拼勁十足的黑導購甚至會動手拉人。
電子產品賣場雜亂無章的形象,使得很多知名大企業,面對中關村望而卻步。
根據一項資料顯示,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瘋狂擴張始于2002年。當時,中關村IT賣場總營業面積為6萬平方米。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已增加到了20多萬平方米。2006年和2007年,隨著中關村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開業,中關村IT賣場的面積創紀錄地達到了32萬多平方米,相當于44個足球場。
然而,面積急速擴張,IT產品并沒有多少區別,中關村各大賣場在瘋狂的競爭中盡顯疲態,與之相對應的是不誠信經營行為開始不斷涌現。
沒有利潤空間的支撐,沒有消費者的大量需求,DIY市場也注定了將走向萎縮。
“以前電腦攢機剛興起,中關村只有海龍、太平洋(601099,股吧)電腦城等兩三家賣場,生意很好做。但電子賣場開得越來越多,攢電腦的客戶卻沒有成倍的增加。”王杰“痛定思痛”,總結離開中關村最主要的原因,“一個蘿卜一個坑”的供需模式下,變革緣于“競爭對手”太多。
王杰總結另一個原因,是賣場銷售的利潤降低。十年前網絡尚不普及時,市民攢機只能親自到現場逐家詢價砍價,而如今的中關村賣場,各種商品均在網上有最低售價,產品的價格幾近透明。“除了繳納好幾千的租金還要盈利,只能靠拼量賺錢。”
高端產業聚集
即將進場
中關村西區,是中關村創新版圖的中心。目前,這場由政府牽頭主導的調整,為中關村電子賣場帶來新的生機。
目前,各賣場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調整,以順應中關村西區建設在經濟結構調整大背景下的發展要求。反映在海龍電子城上,是在壓縮賣場面積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創新要素企業,形成行業聚集。
截止到2011年底,海龍大廈10層以上不少商戶已經陸續搬出,不再經營IT產品,并被改造成寫字間對外出租,已經有不少文化創意公司入駐,5層DIY攢機商戶也已搬離,將改造成為廠商服務和消費體驗區,為以賣個性、賣服務等高附加值內容的高端DIY市場留出空間。5層調整完成后,海龍還將對其他樓層做布局規劃,整個調整要持續到今年上半年。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鼎好和E世界,幾家電子城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吸引創業企業入駐,探索自己在中關村這個大環境下的發展之路。
一定程度上,《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規劃》打開了中關村電子賣場諸多小商戶被困住的鎖。這份規劃中指出:中關村西區位于海淀區的核心地帶,既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目前,西區業態狀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端要素的聚集和中關村豐富科技資源的轉化,調整勢在必行。
“低端退市、高端進場”,業態調整不斷優化中關村西區的業態空間布局,提升著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優勢,加速著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讓資本、技術、人才在這里加速聚集,形成推動整個中關村創新發展的動力源(600405,股吧),起到引領首都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又好又快發展的作用。
昨日,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海淀區委書記趙鳳桐透露,中關村西區將對電子賣場內一些零散的商戶進行清退,通過業態調整的方式達到規范市場的目的。
中關村三個字
將更值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及要推進產業結構深度調整,這樣的轉變意味著關注的重點從區域經濟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深化到每個產業內部的結構比例。
進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勢必要優化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保增長與調結構并重”的精神,積極化解經濟運行中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加快推進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加速培育高端產業、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完善特色產業聚集區,推進工業能耗需求管理,淘汰落后產能。
同時,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加快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把節能、環保、降耗、減排作為產業管理的工作重點。
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也是整個中關村高端產業集群發展格局的一個縮影。
在這場變革中,中關村電子賣場改變的是嘈雜的購物環境、惡劣的同質化競爭,不變的是中關村為上游企業提供最新研發資訊的功能和在整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中中關村三字的含金量。
如今,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步伐中,原有商戶將逐漸告別中關村最初凌亂、混沌的記憶,這是王杰心頭上沉甸甸的部分。他依然是當初創業時的那個執著的小伙子,離開了中關村后,他將在其他領域開始新探索。只是他身上,早已烙上了“中關村”的烙印。
回望中關村,看那一片燈火璀璨,王杰相信,中關村會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