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逃離”中關村

日期:2012-02-17  來源:電腦商情在線
[字體: ]

 從電子一條街起家的中關村電子市場,30年來不斷發展,在這里,賣機箱只掙5元錢的馮軍打造出愛國者品牌;代理光磁產品的劉強東創辦起京東商城。但現如今,小商戶舉步維艱,老渠道難耐轉型,是否已經到了要“逃離”中關村的時代呢?

  當科技光環褪去

  “中關村”這三個字,影響了很多七零、八零后,他們將這個村子定義為“高科技“,以進駐這個村子為奮斗目標。

  楊數,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家住友誼賓館宿舍樓。用他的話說,他是中關村發展歷程的見證人。

  老中關村是他每天上下學的必經之路,從一片平房,到拆遷動工,再到海龍、鼎好、科貿、E世界……一棟棟大樓的拔地而起,像電影一樣在他眼前顯現。“有時候下了學,會先去電子場逛一圈,那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臺組裝電腦,所以總在注意著主板、CPU、內存等等的報價,興趣也就是從那個時候培養起來的吧。”楊數回憶起那個時候的想法時,還是一臉有志少年的表情。

  04年畢業后,楊數就在中關村找了一份攢機的工作,那幾年市場環境不錯,生意紅火。于是06年楊數與朋友在科貿租了一處柜臺,自己當老板,做起了電腦配件。

  但曾經的風光一時,如今已輝煌不再,這些老牌中關村渠道又將何去何從。

  新一輪網絡創業路

  “不在改變中升華,必在死守中滅亡”,正是本著這樣的理念,又面臨著網絡這一新載體的出現,很多個像楊數這樣的中關村老商戶開始心里一輪的線上創業路。

  前兩年受到淘寶網和京東商城等網絡渠道的崛起,中關村賣場中很多實體商戶的銷售情況備受打擊。 楊數也一度想到了借助網絡的手段改善自己的銷售。“開始的時候在一些中關村的網站上賣產品,也開過淘寶店。但現在只做中關村網站上的店面,因為過于牽扯精力淘寶店已經不了了之了。”

  那時在楊數看來,網站只是一種和客戶接觸的平臺而已,而用戶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實體店,見到實物才會下單。但是他殊不知,自己的店鋪已經淪為用戶的“體驗區”。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到實體店去選擇實物,然后去京東、亞馬遜等大型B2C網站下單,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第一,價格透明,不用擔心自己是否買貴了。第二,方便快捷,下單后物流直接將貨物送到家,尤其是大件商品,免去了自己運輸的麻煩。

  談到目前的經營現狀,楊數用了兩個字:“維持”。這也是目前大多數的中關村經銷商的狀態,維護好以前的老客戶,再借助中關村網站上帶來的為數不多的新客戶,勉強能打個持平。“而且現在誰也不敢再賣假貨了,客戶越來越難做誰會拿一件假貨去換一個客戶啊!為了維持客戶有些時候就是賠錢也要做。”

  這方面,同為“村里人”的姚志峰要做的好些。姚志峰,湖南人,03年畢業于某科技大學,畢業后就當起了“北漂”。起初在一家科技公司做技術員,后來在海龍辦起了柜臺,早前依靠代理愛國者等一些電子產品嘗到了甜頭,也算趕上了好時代。

  借助淘寶的電子商務平臺,姚志峰在代理愛國者的同時也開起了自己淘寶店,因為做得是品牌,售后和質量都有保證,姚志峰的小店開得也算紅火。在這幾年的發展中,不斷擴充產品線,并增加了客服銷售人數,每月平均利潤數萬余元。實體和網店兩邊兼顧,雖然辛苦,但生意不錯。同時也靠網店躲過了08年那場金融危機。

  賣場退守 無奈轉型

  而另一方面,網絡渠道的崛起也變相摧毀了實體賣場生存的最后一道堤壩,賣場圈必須退守新的“馬奇諾防線”。

  據了解,作為我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銷售中心,中關村電子賣場共有11個電子賣場,商鋪總數約為7500個。但近年來,電子賣場的惡性競爭愈演愈烈,黑導購、消費欺詐等事情時有發生。現在的消費者覺得電腦城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沒有熟人,沒有專業知識和驚人的定力,誰敢去電腦城?

  同時,近年來,盡管多個賣場都喊出了透明消費、服務保障的承諾,但經銷商與賣場簡單的租賃關系,使得這些承諾無法兌現。面對強勢的電子商務和蘇寧、國美家電賣場,傳統IT賣場危在旦夕。

  對此,從2009年起,海淀區政府開始大力度整頓中關村電子商城經營秩序。當年海淀區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通告》,提出創新要素、科技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等業態列入“鼓勵”類,而電子賣場、商場、購物中心、餐飲等則被劃入“不鼓勵”業態。在此背景下,海龍、鼎好、e世界等賣場也陸續啟動了各自的整頓工作。如統一工作服、明碼標價、增設價格查詢等。

  據悉,這些商業體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業態調整自上而下,一般物業先拿靠上的層樓開刀,清退整層小租戶,對整層樓面進行改造,吸引大企業入駐,一層甚至數層整體盤給一家大企業。

  其次,商業體都保留了電子用品的零售賣場,一般自下而上保留五六層。再次,電子賣場部分樓面重新裝修,打破原有租戶布局,重新簽訂出租合約,重新分配經營位置,營業面積變大,租金提高,以此清退實力較弱的租戶。

  近日,鼎好電子大廈迎來了四位“貴客”,創新工場、國美商城、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以及清華科技園。其中,清華科技園在鼎好二期7層,面積7000平方米;創新工場在鼎好二期9-10層,面積7000平方米;國美網上商城把鼎好電子商城一期7-11層全部租下,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國美電子商務公司員工將全部轉移至鼎好電子商城辦公。

  除了四家企業入駐鼎好外,鼎好周邊的科貿、海龍、e世界、太平洋數碼廣場等商業體,或多或少已經開始進行升級改造,這也預示著西區的轉型正在進入實質性階段。

  2012年是中關村勢必將經歷陣痛的一年。

  而賣場改制對楊數這樣的擁有固定客戶的中型賣家來說,短期來看,主要是租金的上漲,使得“維持”變為“勉強維持”。

  楊數略有遺憾的表示:“過去我們將電腦城稱為IT賣場,重點突出“賣”字,但實際上,充其量只是物業而已,其并不了解該類商品的零售模式,欠缺對市場的了解,以為大魚吃小魚,熟不知,現在的零售市場,早已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這時代變化太快,今天你不適應互聯網的變化,明天一樣得消失。”

  中小經銷商“逃離”中關村

  賣場轉型,大企業進駐中關村生意越來越難做,但不少經銷商也有這樣的擔憂:離開中關村,我還能干什么?

  其實,除了棲身于電腦城的終端渠道以外,如今大量基于三四級市場,甚至五六級市場的終端渠道還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同時,這些渠道商仍然是各大品牌爭相招攬的目標和重點培養的對象。姚志峰權衡利弊后認為回老家利大于弊。過完今年春節,他就準備回湖南老家,在那里他已經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門市。

  姚志峰對記者表示:“我來北京這么多年,,一點一滴地積累了很多老客戶,即使現在離開北京了,還可以通過網絡來維系老客戶,只要按照客戶要求把貨送到就行,那么在哪兒發貨就不再重要,況且老家的經營成本比北京會低很多,在北京如果得到的不如付出的,還不如回老家。”

  回老家,新市場和新客戶都需要重新培養和積累,因此姚志峰現在主要心思都放在了網絡上,在網店的經營上也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希望多找一些賺錢的路子。

  “雖然在北京呆了很多年,但我沒有真正放過一天假,北京很多地方沒有去玩過。甚至到現在連女朋友都有沒有,在北京呆得越久,失落感越明顯,加上中關村的環境一年不如一年,現在就盼望著能盡早回家。”姚志峰最后說道。

  姚志峰的探索代表了中關村一些中小經銷商的轉型在思路--中關村賣場生意不好做了,你轉型做電商,甚至你也可以走出中關村,用積累的經驗去開辟一片新的天空。

  兩個中關村普通人的故事,雖然情節大相徑庭,告別也好,繼續掙扎也罷,在他們的路上,都有類似的風景。他們都是都鑒證了中關村的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