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北京中關村深化人才特區建設的探索及啟示

日期:2013-01-3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體: ]

2011年3月,中組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個中央單位與北京市聯合印發《關于中關村(000931)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在中關村示范區范圍內實行特殊政策、特殊機制,打造國家級人才特區。2011年,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實現了高起點開局,有力地推動了中關村的發展。

  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不僅是中關村示范區建設中的大事,同時也是國家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的重要舉措。2012年,中關村在人才體制機制建設上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從人才的成長鏈條入手完善人才政策扶持體系,探索服務企業新模式,營造有利于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推動人才特區建設打開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尊重人才的成長規律,從人才的成長鏈條入手完善人才政策扶持體系

  依托高校,開展在校大學生創業培訓活動、加大對海歸人才的創業支持力度、針對海內外優秀創業人才推出雛鷹人才工程是中關村完善人才政策扶持體系的三個環節。

  中關村將創業的主體劃分為在校大學生、初創企業人才、海歸人才、雛鷹人才、高端領軍人才等系列,實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專項工程,制定、修訂相關制度文件,努力構建覆蓋人才成長鏈條的完整的人才政策扶持體系。

  ——開展在校大學生創業培訓活動

  為做好中關村人才特區高層次人才后備梯隊建設,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北京市教委、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依托高校,開展了在校大學生創業培訓活動。

  一是組織李彥宏、張朝陽、俞敏洪、柳傳志等企業家到十所高校開展校園巡講活動,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

  二是針對有創業意向及參加過創業大賽的大學生,開展創業知識集訓和創業導師“一對一”對接輔導活動。

  三是提供“招聘-培訓”人才培養的一條龍服務,組織創業企業走進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人才招聘活動,并對新招聘人才開展入職培訓。

  ——加大對海歸人才的創業支持

  2012年10月,中關村管委會印發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歸人才創業支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大了對海歸人才的創業支持力度:

  第一,對于2011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海歸人才企業,經中關村管委會認定的天使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風險投資機構或留創園等其中的兩家共同推薦,給予創業啟動資金支持。

  第二,支持創辦時間在五年以內(可適當放寬)的海歸人才企業向合作擔保機構申請貸款及擔保,并對其費率進行補貼。

  第三,支持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類海歸人才創業服務機構在海外設立創業服務機構。

  ——推出雛鷹人才工程

  雛鷹人才工程是中關村人才特區針對海內外優秀創業人才推出的創業扶持工程。2012年10月,中關村管委會制定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內外優秀人才創業扶持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支持雛鷹人才到中關村創辦企業。雛鷹人才工程的主要內容是:

  一是以人才為切入點,探索運用市場機制選人才。中關村對雛鷹人才的認定采取市場化方式,由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投資管理機構推薦雛鷹人才,前提條件是投資機構承諾或已投資雛鷹人才創辦企業的占股比例不低于10%或者投資金額不低于100萬元。

  二是區別于以往只針對已落戶中關村的人才進行評選的模式,雛鷹人才采取先認定(可函評)后支持的新模式。

  三是整合資源,中關村管委會與北京相關區縣政府、高校、大型企業或中介組織等機構共同建設雛鷹人才創業基地。

  四是減免費用,減輕雛鷹人才創辦企業初期的資金壓力。經認定的雛鷹人才可一次性獲得3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雛鷹人才創辦的企業優先入駐雛鷹人才創業基地,享受不超過1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3年內免收房租。

  ——完善產業與人才的對接機制

  圍繞重點產業發展需求,中關村實施了“產業集群人才聚集計劃”,繪制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全球分布圖,形成人才定向尋訪機制。2012年,中關村管委會在澳大利亞悉尼和比利時布魯塞爾設立了人才聯絡處,首批聘任10名在澳華人高端人才擔任北京市政府“海外人才工作顧問”,探索了尋訪和延攬海外人才的新途徑。作為中關村延伸到國外的“觸角”,中關村瀚海硅谷科技園于2012年6月在美國硅谷成功開園,今后將引導和幫助海外高端人才尤其是海外留學人才歸國創業,為中關村人才特區提供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

  探索服務企業新模式,全面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實施“孵化+創投”模式,積極拓展與豐富服務工作內容,助推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初創企業的發展壯大。

  ——拓展創業孵化服務內容

  中關村有100余家創業孵化服務機構。在中關村管委會的統籌安排下,創業孵化服務機構實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機制,實施“孵化+創投”模式,積極拓展與豐富服務工作內容,創新服務手段,通過建立投融資服務平臺、中介服務平臺、產學研合作平臺、產業化基地、產業聯盟和組織企業家沙龍、創業導師培訓、項目推介會等,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促進創業者向企業家轉變,助推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初創企業的發展壯大。

  ——引導和支持新型創業服務組織發展

  中關村近年來涌現出以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常青藤創業園、亞杰商會、創業家、創業邦、聯想之星等為代表的新型創業服務組織,服務范圍涉及項目發現、團隊構建、企業孵化、后續支撐等環節。

  為進一步健全創業服務工作體系,中關村管委會將不符合國家孵化器認定條件的創新工場、亞杰商會、創業家、創業邦等新型創業服務組織認定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型孵化器并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支持體系。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等新型創業服務組織采用早期投資+全方位孵化服務、創業者開放服務平臺、創業培訓輔導等孵化模式,推動各種創新要素快速融合,孵化和培育早期項目和“專特精新”小微企業。

  ——建設高端人才創業基地

  2012年5月,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和北京科技大學共建的“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正式揭牌。截至2012年年底,已有70多家研發機構或創業企業進駐高端人才創業基地。中關村正在籌劃新建2—3個高端人才創業基地,實現高端人才和高端項目的有效聚集。

  構建多層次人才培訓體系,提高人才培養效益

  做好海歸人才培訓和企業家黨校班培訓工作、拓展培訓渠道、搭建并運營中關村創新創業人才網絡培訓公共服務平臺,提高人才培養效益。

  一是繼續做好海歸人才培訓和企業家黨校班培訓工作。中關村創新創業(海歸)人才高級培訓班(簡稱“中創班”)已舉辦四期,累計培訓145人。中關村企業家黨校培訓班已舉辦五期,186名中關村重點企業的企業家接受了培訓。

  二是積極拓展培訓渠道。中關村管委會委托北京教育人才培訓中心舉辦了“中關村留學人員創業企業新入職員工培訓班”;委托中關村IT專業人士協會面向園區企業開展了10期培訓活動。

  三是搭建并運營中關村創新創業人才網絡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平臺于2012年2月正式與中關村管委會官網鏈接。截至2012年年底,該平臺共梳理并發布政策解讀、人力資源管理等課件30門(74學時),完成了108家“企業網絡學院”的安裝,為中關村企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培訓服務。

  中關村深化人才特區建設的啟示

  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完善人才政策扶持體系和培訓體系、向市場要人才等三項措施勢在必行。

  ——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是新形勢下的客觀要求

  人才是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我國亟需實現由人口紅利向人力資源紅利的轉換和升級。中關村要建設好人才特區,進一步發揮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必須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研究、設計、制定、落實一些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在新的形勢下,中關村在人才體制機制建設上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完善產業與人才的對接機制,充分發揮了聚集人才、創造經驗、輻射帶動三大功能,取得了新的突破。

  ——要不斷完善人才政策扶持體系和培訓體系

  中關村努力把握人才規律,按人才規律辦事,開展了在校大學生創業培訓活動,實施了雛鷹人才工程、產業集群人才聚集計劃等一系列重大人才專項工程,構建覆蓋人才成長鏈條的完整的人才政策扶持體系,分門別類地為在校大學生、初創企業人才、海歸人才、雛鷹人才、高端領軍人才提供支持,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與此同時,中關村積極構建多層次人才培訓體系,提高人才培養效益。中關村完善人才政策扶持體系和培訓體系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要探索運用市場機制選人才

  目前,我國各地引進創新創業人才主要是通過定向引進、以才引才、公開招聘、海外聯絡處或外事部門推薦、組團到海外招聘等方式,政府部門或開發區、高新區發揮著主導作用。為進一步拓寬引才渠道,提高引才效率,中關村探索運用市場機制選人才,由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投資管理機構推薦雛鷹人才,中關村管委會選聘并委托專業投資管理機構為雛鷹人才創業提供服務支撐。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才的基礎性作用,用市場機制選人才,是我國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從這方面來說,中關村的探索具有引導作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