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習近平主席這擲地有聲的講話令13億中國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著千千萬萬個創新創業者,他們有著自主創新、產業報國的美好夢想,有著勇于創新、不懼風險、志在領先的奮斗精神。更重要的是,中關村“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環境,令無數“追夢人”最終夢想成真。正是因為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中關村才誕生了大批的創新成果,涌現出一批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他們的故事詮釋了“中國夢”的精彩。
林楊:為實現“數字化中國”奮力拼搏
“讓理想點燃執著,讓信仰踏破坎坷,我們是神州巨人,身軀托舉數字中國……”4月1日是神州數碼新財年的第一天。每年這一天,在神州數碼的新財年全員誓師大會上都會唱起這首《神州數碼之歌》,其中的“數字化中國”正是每個神州數碼人的“中國夢”。
自2000年神州數碼從聯想集團分拆成立以來,從最開始做IT分銷,到后來向IT服務轉型,再到如今發力智慧城市,神州數碼首席執行官林楊經歷了數不清的挑戰與壓力。他和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是從老聯想時代就一起并肩戰斗的同行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就是將神州數碼打造成百年老店,為實現“數字化中國”貢獻力量。
與IT分銷結下不解之緣
“1992年‘分銷商’一詞第一次在國內被使用……”談起分銷,林楊的話匣子迅速打開。林楊在聯想信息產品事業部任職期間,帶領該部門從1990年營業額3500萬元的小部門,經過7年努力發展成為營業額達20億元的大事業部,在分銷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1997年聯想進入高端增值分銷領域,將所有分銷業務整合成立聯想科技,即現在神州數碼分銷業務的前身。林楊和分銷團隊積極推動“分公司轉平臺”戰略,實現了“全國一盤棋”;大膽地提出“4TO3”的渠道策略,開創了“渠道扁平”的先河;形成了“產品是立身之本,渠道是立命之本”、“最負責任”、“四贏(客戶、渠道、廠商、自身)”等重要的分銷理念。
在與聯想集團分拆之初,林楊擔任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彼時的神州數碼,整體實力非常薄弱,全部家當就是2.9億元的凈資產。他們把分銷業務的未來定義為供應鏈管理,同時分銷業務也成為確保分拆初期平穩過渡的基礎核心業務。林楊積極組織并參與了面向互聯網時代的渠道變革,成立了電子商務小組,搭建了e-Bridge網絡平臺,不僅成功地將原來傳統的手工操作升級為先進的電子系統支持,同時也使渠道工作煥然一新。
做“IT服務”的NO.1
“神州數碼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要打造‘中國IT服務第一品牌’。”林楊表示,神州數碼在第一個5年進一步穩固分銷領域領先地位的同時,也一直在積極探索“IT服務”轉型之路。
“神州數碼要想實現戰略轉型,首先必須有與戰略相匹配的組織架構。我們的組織架構圖由金字塔形轉變為倒金字塔形就是向服務轉型的重要動作。然后我們以客戶為中心,將客戶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領域的客戶我們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覆蓋。”林楊回顧了神州數碼戰略轉型的每一個步,思路非常清晰。
得益于服務轉型戰略,神州數碼在第二個5年中實現了高速增長,在政府、金融、電信等軟件及集成服務領域市場份額均位居前列。經過多年的積累,神州數碼連續3年蟬聯“中國軟件百強企業”前三甲,榮獲“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最佳IT服務管理(ITSM)提供商獎”、“中國IT服務最具影響力第一品牌”等多項榮譽。
打造“中國智慧城市專家”
2010年,神州數碼提出智慧城市戰略,打造“中國智慧城市專家”成為神州數碼未來重要的戰略核心。
2011年4月,林楊被委任為神州數碼首席執行官。智慧城市在他眼中是能夠為神州數碼的未來創造價值的戰略機遇。在他看來,選擇智慧城市為未來的戰略核心,得益于公司第二個5年期間“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的戰略轉型。從宏觀上看,神州數碼布局“智慧城市”順應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三化融合”的要求,是順勢而為。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及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為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各種“城市病”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基礎。神州數碼作為根植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本土企業,除了有創新創業的基因外還有合作基因,目前正與全球300多家優秀的供應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神州數碼的智慧城市業務目前已在全國69個城市展開,并與14個城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12年12月,神州數碼在福州和佛山兩地相繼發布了廣受社會關注和認可的市民融合服務平臺。
近兩年,林楊奔走于各城市之間,拜訪了超過100位的書記或市長,他和他的團隊一直在為實現“數字化中國”的理想而奮力拼搏著。
孫陶然:夢想成就“便民支付專家”
孫陶然是一個成功的跨界連續創業者,20年間創辦及聯合創辦了6個行業的6家企業,每家企業都極具創新精神并且在該領域名列前茅;他還是暢銷書《創業36條軍規》的作者,被稱為“創業帝”。
孫陶然說,拉卡拉是他的第六次創業,在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職位上,他期待實現“便民支付專家”的夢想。秉承一貫的風格,他創辦拉卡拉選取了與之前創業完全不同的領域,為的只是實現便民支付從“百步之內”到“隨時隨地,舉手之間”的跨越。
第六次掛帥征戰拉卡拉
成立拉卡拉的想法,是孫陶然在銀行看到人們排隊繳水電費的場景后萌生的。當時他覺得,讓這類需求得到解決的方法是增加一個硬件,使用戶在進行各類充值繳費業務時變得方便快捷,既保留刷卡的習慣,同時又可保證持卡人信息安全。
恰巧2004年世界貿易組織要求中國開放金融領域,中國銀聯也想做支付業務,就請來有過數次成功營銷經驗的孫陶然做講座,一來二去,做這件事的想法就變得越來越強烈了。
孫陶然與合作伙伴湊足1000萬元,加上聯想控股注資的200萬美元,于2005年年初創建了北京拉卡拉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06年,拉卡拉的第二輪融資在經過8個月的談判后依然毫無結果,投資人出的價格和孫陶然的心理預期相差巨大,他為此焦慮不已。有一天,孫陶然和拉卡拉第一輪投資人雷軍坐在一個酒吧里聊天,他突然問雷軍:“投資是不是一種生意?”雷軍說:“是。”孫陶然就說:“那我明白了。”
孫陶然很快接受了投資人的價格。后來他說:“在這之前,我一直把投資理解為一種‘看人’的游戲。他們的出價低就意味著不信任我,不信任我我就不能接受他們的投資。但如果是生意的話,那么讓合作伙伴賺更多的錢,我是愿意的。”就在這一年,拉卡拉做成的事情就是將拉卡拉終端安裝在社區便利店里,隨即進入了全國百姓的視野中。
摒棄模仿死胡同走創新捷徑
2011年5月,央行開始發放支付牌照,拉卡拉爭取到了首批27家中的一席,此后陸續有200多家公司獲得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一下成為名副其實的“紅海”。在經歷了一年多的掙扎后,孫陶然開發出拉卡拉手機刷卡器。憑借這條新業務線,截至2012年年底,拉卡拉成交額達6000億元,終端POS數達10萬臺,每天峰值交易100萬筆,手機刷卡器客戶端安裝量超過了500萬,硬件出貨量超過了100萬,便民終端遍布全國300余個城市。這就是孫陶然在便民支付領域經過“8年抗戰”交出的一張合格的成績單。
孫陶然表示,創新一直是拉卡拉的基因,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以來拉卡拉的變化非常大,從原來單一的產品線變為“三管齊下”。“拉卡拉從發展初期的便民自助金融終端業務開始,到如今其手機刷卡業務已經占到近85%的市場份額,在此期間,我們經歷了很多困難和轉折期。在研究所有的支付方式之后,我們發現,手機刷卡器使用非常簡單,任何一張銀行卡拿起來就可以用,完成一次支付只需要兩步,刷卡和輸入密碼,操作簡單同時也比較安全”。
圍繞用戶需求迎戰新機遇
第三方支付公司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將滿兩年,孫陶然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場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競爭,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拉卡拉仍將堅持一個根深蒂固的理念,那就是創新。
“我們始終堅持業務發展必須圍繞用戶需求的理念,根據用戶行為習慣的改變,進行產品的研發和業務推廣,為中國人打造一個便利支付、便利生活的金融信息環境。”孫陶然說,“拉卡拉已經成立8年了,今年我要開始帶領拉卡拉進行一場新的革命,不僅要對原來拉卡拉的產品有所創新,更可能決定未來移動支付市場中參戰各方的地位,這是關鍵一戰。支付行業需要長期的投入,長期的積淀和不間斷地創新,才能真正滿足用戶的金融服務需求。”
6次創業6次成功,這就是孫陶然,有血有肉,把創新看作生命,一個充滿激情與理性的男人。如今,他正謀劃著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取得更大突破,攜手拉卡拉再續輝煌戰績。
趙磊:科技創新 矢志報國
希望能把國外最先進的核心技術帶回中國,從而報效祖國;發展中國的醫療設備行業是他心中最強烈的愿望,聽從心的召喚,他選擇回國創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對中國醫療設備行業的熱愛,科技創新、矢志報國已成為他畢生的追求。他就是新博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磊。
切斷后路 回國創業
清華大學、波士頓大學、哈佛大學,趙磊一路進軍學業高峰,并師從世界級醫學影像及圖像導航技術的泰斗Ferenc A. Jolesz博士進行博士后學習,在國外發表的學術論文逾50篇,參與研發的技術成果獲得數十項中國專利。
在國外學習期間,趙磊和其他有同樣抱負的留學生一起創建了美國博維技術有限公司。他在積極進行項目研發的同時,一直熱心尋求與國內進行合作的機會,希望能把最先進的技術帶回國,從而報效祖國。
“美國超市里的商品,凡是寫著Made in China的價格都非常低,人家買了你的便宜產品還看不起你,主要還是因為產品的技術含量低。”趙磊深有感觸地說,中國要發展,一定要有真正能與國外競爭的高科技產品。
意識到這一點的趙磊立志回國創業,致力于尖端智能化數字醫療產品的研發,盡快完成其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2003年12月,懷著科技創新、矢志報國的強烈愿望,趙磊與另外7位留美博士帶著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理念與民營企業新奧集團共同創辦新奧博為技術有限公司。
自主研發 醫療攻堅
在新奧博為,趙磊既是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是技術上無可替代的專家。他對光學的圖像處理及算法、軟硬件知識、機電一體化、機械制圖等都非常精通。因此,在負責公司管理工作的同時,他還承擔著公司磁共振項目部系統軟件開發的工作,每天保證8個小時在實驗室里進行技術攻關,開發成像序列等。
在工作中,趙磊耐心將技術傳授給公司的技術人員,培養出大批的中高端技術研發人員。2006年年初,他帶領一批優秀的軟件、電子、機械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組建了介入治療項目組,致力于“磁共振導航介入治療”尖端技術的研發,夜以繼日地投身于實驗室。2007年4月8日,介入治療項目實現了卓有成效的突破——成功完成首例活體病人的臨床試驗,產品的成熟度受到了前來會診的專家的大力推崇和贊賞,也受到了試驗醫院領導及專家的首肯。
在項目攻堅的同時,趙磊并沒有停止在醫療器械領域自主創新的步伐。他帶領的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出世界首臺0.45T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統、世界首創的磁共振成像導航介入治療系統、世界首創的超聲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統等數項國際領先產品,實現了“創世界一流品牌,挺民族脊梁”的夙愿。
開拓創新 永不止步
除了精深的學術造詣,趙磊還具有豐富的團隊管理與企業運營經驗,帶領新奧博為融資數億元創辦了包括新博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高科技公司。
新博醫療承接新奧博為“超聲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統設備”、“磁共振導航介入微創診療系統設備”及“核素與熒光雙模小動物成像系統”等產品所涉及的所有研發及其經營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對以上產品進行技術升級及市場化推廣。
在趙磊的帶領下,新博醫療先后研發出基于高場超導磁共振平臺的術中導航系統、超聲導航技術以及新一代DOT模塊等技術和產品,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他積極推動與國內同行業企業的合作,其乳腺光散射技術及導航技術先后與國內多家醫療設備大公司實現技術集成合作,在快速提高新博醫療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我國醫療產品的競爭力。
此外,趙磊還推動新博醫療手術導航產品實現了從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的跨越,新博醫療研發的手術導航系統于2012年9月在哈佛大學醫學院AMIGO手術室成功裝機。這不僅對新博醫療產品推廣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更帶動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使我國的高端產品走向世界舞臺。
糜萬軍:大數據工作者的夢想人生
谷歌創立之初,美國鼎鼎有名的三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猶太裔教授Gene H. Golub在一塊小小的黑板上寫下了震驚四座的五行公式。正是這五行公式,巧妙利用了谷歌數據矩陣模型最大特征值為1的特性,解決了當時困擾谷歌已久的海量數據排序核心算法的加速優化問題。
“隨后,谷歌以當時超過2000萬美元的股票購買了相關算法和專利。”作為 Golub教授門下的博士生,現任億贊普科技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官的糜萬軍說,就在那一刻,他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科技之光,從此開啟了自己大數據工作者的夢想人生。
硅谷創業路
2000年,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供的資金資助下, 糜萬軍參與了Sehda公司創業,負責大規模數據挖掘和系統實現。他花了20萬美元購買了300個計算機服務器零件,組裝成高性能集群。該集群性能出眾,很多關鍵計算能力指標遠遠超越了當時價值400萬美元的Cray超級計算機。通過該集群,糜萬軍負責開發的實時語音識別和機器翻譯系統力壓IBM和微軟,成為美國政府在伊拉克主要使用的即時語音識別翻譯系統。
2004年,糜萬軍參與創立Wellnet 公司。他負責研發了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預測醫療費用的核心算法和實現,在商業模式上成功地開創了一種企業和員工在醫療保險花費上雙贏的局面。這套有著幾百種變量的動態模型,通過對個人歷史數據和企業及美國國內總數據的挖掘和人工智能學習,能夠個性化地預測個人未來的醫療費用,從而有的放矢地制定針對個人的醫療健康保健計劃。這個最初由保險公司投入380萬美元研發的打算用于選擇投保人的“自私”項目,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承擔高額醫療費用的風險,也幫助企業傳遞出細致博愛的文化風范和人文關懷。
歸國展宏圖
在硅谷的兩次創業經歷讓糜萬軍越來越堅信,數據挖掘和數據智能在各行業的深度結合和運用,能夠讓市場要素和需求得到更大規模的釋放,創造出更多價值。近十年的創業歷程,讓糜萬軍在數據發掘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研發經驗和技術實力,他希望再次接受挑戰,為大數據的行業應用做出貢獻,推進大數據在中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深度結合和發展。
2011年,糜萬軍作為數據挖掘領域資深專家和領軍人物,受邀擔任億贊普科技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官職務,幫助該公司以全球領先的大數據處理和分類技術,搭建起世界領先的云媒體服務平臺,并迅速投入到對中國數億網民的數據挖掘和互聯網廣告的精準傳播。
“在硅谷時,我就曾帶領團隊與北京大學姚遠教授的團隊合作,研發有效的統計機器學習方法,為美國一些垂直領域的廣告營銷公司提供定向廣告核心引擎。”糜萬軍介紹說,這套模型通過對用戶在互聯網上點擊率和購買的歷史記錄數據的挖掘,成功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讓廣告不僅僅只是廣告,讓鋪天蓋地的信息碎片變成實實在在的價值。
在億贊普,糜萬軍繼續致力于讓合適的信息在合適的時間和環境里找到最合適的受益人。在技術研發的同時,他也在等待一個能夠讓技術爆發的成熟的環境。
實現創新夢
2012年的美國總統競選中,奧巴馬依靠強大的數據挖掘團隊在連任競選中獲得勝利。隨后,奧巴馬政府投資2億美元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
“這預示著科技、經濟、政治領域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糜萬軍深切地感受到這一機遇,他和團隊的創新也在快馬加鞭。
2012年 6月,糜萬軍參與Idclicks產品研發。這是一款億贊普科技集團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面向廣大中小企業的基于預付費模式的互聯網廣告投放和管理平臺;2012年9月,他帶領150多人的研發團隊設計、開發可擴展的超大規模數據平臺,支持海量數據管理、快速流式計算、靈活數據查詢、智能數據展現、高并發第三方調用,支持多業務模塊統一接入服務、多種數據交換方式;2012年12月,他主持由億贊普科技集團公司和北京云基地、百度在線共同發起的“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與創新聯盟”……
現在,糜萬軍與鄂維南院士、趙國棟、易歡歡等人聯合撰寫的《大數據時代的歷史機遇——產業變革與數據科學》即將出版發行,他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創新實踐,把握大數據時代的種種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