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京津推出一攬子合作計劃 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日期:2013-03-25  來源:京報網
[字體: ]

 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預案、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天津港合作打造成北京的便捷出海口、探索建立金融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區……一紙一攬子合作協議讓北京與天津這兩座中國北方最重要的城市找到了新的合作契合點和落腳點。日前,北京、天津兩市正式簽署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協議。而京津兩城的全面深入合作,對于進一步加快首都經濟圈建設無疑是一大利好。

  協議提出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除了構筑北京直通東疆保稅港區以及北京與天津港南部港區的快速通道,還將共同研究京津城際鐵路連通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與北京新機場的可行性。在金融方面,雙方支持兩地大宗商品及要素市場跨區域發展,在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武清區探索建立金融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區。而針對目前最受關注的環境質量問題,協議提出,將加強京津PM2.5污染治理合作,建立京津環境監測數據及空氣質量預測預警信息共享機制,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氣的應急聯動預案。同時,協議還圍繞發揮兩地科技、教育、人才、產業、土地、港口等互補優勢,在產業轉移和對接、打造教育科技和研發高地、深化陸海空航運物流、加強人才共享互通、推進文化旅游會展融合發展等方面,明確了今后五年的合作重點。

  首都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天津是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被中央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實際上,雙方的合作由來已久,但始終沒能擺脫“圈子思維”。此前就有評論指出,“十一五”時期提出的“京津冀都市圈”夭折,原因就在于強調了三地的“平等地位”,缺乏軸心,尤其是北京、天津這兩大直轄市之間的關系,協調起來難度很大。

  對于此次簽訂的新協議,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未來京津雙方將可能會利用協議建成利益共享機制,進一步改變雙方此前自我分工的關系。

  “目前,建設首都經濟圈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處理好北京和天津的關系。”趙弘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要把不具優勢的產業轉移出去,在天津、河北等地形成新的產業分工。“鑒于獨特的任務和發展思路,北京需要留下更多研發和創新型的企業,發揮中關村的創新作用;而天津等地區具有土地成本等優勢,將為首都的產業發展提供全新的拓展空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