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奮斗在中關村】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談百度人工智能項目進展情況

日期:2014-12-03  來源:
[字體: ]


吳恩達 (Andrew Ng) 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大牛之一。他是 Google 人工智能部門的其中一位創始人,是 2012 年 Google 通過自主學習識別貓圖像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 "DistBelief" 的研發團隊成員。他還是在線免費學習網站Coursera 的聯合創始人。6 個月前,百度在硅谷設立人工智能中心,聘請了吳恩達 (Andrew Ng) 擔任負責人。近日吳恩達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采訪,談到了百度的一些人工智能研究項目的進展情況。

百度人工智能中心的進展情況

WSJ 提到百度曾計劃投資 3 億美元招聘 200 人建設人工智能中心。吳恩達介紹說目前中心員工加合同工總數已達 96 人。2015 年的計劃還在制定當中,不過人數估計還會翻番。而且吳恩達提到說百度中心的建模速度比他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快,對此他表示滿意。目前百度的機器學習團隊主要 攻關的是語音識別,另外也兼顧一下計算機視覺的研究。

吳恩達透露說目前 10% 的百度 web 搜索是通過語音完成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還有相當數量的人不會輸入,所以讓這些人通過說話來搜索信息就很關鍵。而且有些查詢幾乎是在美國看不到的。他舉了 一個搜索的例子:“嗨,百度你好嗎?上周我在一家街邊小店吃面條,面條很好吃。你覺得這個周末那里還有賣嗎?”

那么百度能否回答這種問題呢?吳恩達說,只要用戶吐字清晰,百度就能相當好地識別出來對方說了什么,而且對于回答也做了很好的嘗試。不過最有趣的 是小學生的問題,比方說“兩列火車 5 點出發,一列從……”,百度專門針對學生的家庭作業查詢進行了處理。不過說實話,直接給學生提供答案可是有點誤人子弟啊,真正的人工智能應該能判斷出用戶 的年齡,然后告訴他上課要認真聽講,再講講解題思路。

吳恩達提到,中國許多人都沒有手提電腦或 PC,其第一臺計算設備就是智能手機,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Baidu Eye 的進展情況

Google 的頭戴式設備 Google Glass 一度曾經轟動,但是因消費者失去興趣以及開發者失去信心而令其前景蒙上陰影。百度也秘密研發了類似的產品 Baidu Eye。吳恩達在接受采訪中也介紹了 Baidu Eye 的進展情況。

他說 Baidu Eye 并非從產品,而是一次研究探索。百度希望能從中找到一兩個能增加價值的垂直領域,比方說購物或參觀博物館時 Baidu Eye 可以發揮作用。但是想做一個適用一切的全天候產品時很難的。

百度的無人汽車

百度也在研發無人汽車,WSJ 也詢問了這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吳恩達認為,開發無人汽車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實現高水平的安全極具挑戰。目前百度的這個項目還處在早期階段,要想開發出足 夠安全、可行駛幾十萬公里的無人汽車,其中還包括從未見過的道路,手上又沒有地圖,有些路可能 10 分鐘前才開建等,種種復雜情況都需要考慮,所以是非常難的。

在Google與在百度的工作體會有什么不一樣

吳恩達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說 Google 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他不想直接拿兩家公司去對比,但是他談了對百度的看法。他認為百度是一家非常敏捷(nimble)的公司。行動迅速、決策果斷、樂于嘗 試。而這正是百度能比其他公司推出更多深度學習產品(包括其業務模式核心產品)的原因。百度的廣告背后也有深度學習機制。

深度學習炒作過熱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分支,可通過讓機器處理大量數據來“自學”。這中技術可以幫助計算機更好地識別語音、文字和形狀,改善 Web 搜索結果、提供更好的照片標簽建議、改進 Siri 之類虛擬助手的智能等。

因此,近年來深度學習很熱,做深度學習的初創企業有很多。但是吳恩達認為現在這個領域炒作得也很厲害。深度學習只是大腦的簡單模擬,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把深度學習比作大腦。但實際上深度學習跟大腦是很不一樣的。目前我們對人類大腦還幾乎一無所知。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