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破機制難題 為市場“松綁”——中關村著力打造全球創新創業中心

日期:2014-07-09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技術創業成果填補空白、創新創業生態日臻完善、創新型企業走向國際……上半年,“創新創業經濟”成為北京中關村一張耀眼名片。此為中關村持續深化改革,釋放市場活力,培育創業內生動力,打造全球科技創新創業中心的結果。

  創新創業高地:日均創辦16家高科技企業

  這些年,中關村每年創辦企業6000家,日均誕生16家企業;今年1到5月,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1.1萬億元,同比增長14.3%。這一中國科技創新聚集地,正成為國內創業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

  剛過6月,小米創始人雷軍迫不及待地在微博上宣布,今年上半年,小米共銷售了2611萬臺手機,同比增長271%,銷售額約330億元,同比增長149%。

  5月,起步于中關村的京東叩開了美國納斯達克的大門,上市融資規模達到17.8億美元,按發行價計算,市值超過200億美元。創業之初投入1萬余元的京東,成功演繹創業夢的大步跨越。

  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助推戰略新興產業取得突破。在中關村創業十余年的“海歸”劉明上月宣布,其創辦的京微雅格成功研發了我國首枚高性能“萬能芯片”,實現了我國在此領域的“零突破”。

  中關村,作為充滿內生活力的科技創新創業中心正加速形成。

  除障礙、塑活力,找到政府與市場“新平衡”

  得益于在破除體制障礙、為市場活力“松綁”等方面的持續探索,一些困擾科研創新的難題,在中關村得到破解。

  1月,北京推出了“京校十條”,創造性地提出高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所給予的獎勵比例下限由以前的20%提高至70%。同時,鼓勵高等學校科技人員參與科技創業和成果轉化,并制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創業支持辦法等。

  這一切,有力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印奇和唐文斌的團隊在人臉識別技術領域超過美國Facebook,走在全球前列,獲得聯想、360等企業訂單。

  6月,“中關村創業大街”正式開啟,成為全國首個創業要素規模聚集區。聯想之星、36氪、Binggo咖啡等10余家專業創業服務機構為種子期、初創團隊創業者提供必要“養分”。

  中關村在政府與市場之間取得了新平衡,“政府支持與市場運作”結合模式的成功運用,提升了效率,激發了區域內創業活力。

  善引導、促放大,化身市場力量撬動創業金融

  2002年,留學歸國的陳勝軍在中關村創辦集盛星泰,獨立研發“活性碳纖維超級電容技術”,該技術在風力發電機、磁懸浮車站等領域至關重要,由于受制于經費,研發舉步維艱。

  中關村創業投資引導資金與兩家市場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創業投資基金,以“政府引導+民間參與+專業管理”模式,為陳勝軍公司投資3150萬元。今年,這個團隊獲得了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等榮譽。

  中關村首創政府引導資金,通過市場機制篩選高成長企業的支持方式,放大了金融市場活力。目前,中關村參與設立的創投基金已達33家,基金承諾出資總規模達178億元,是中關村政府創業投資引導承諾出資總額10億元的近18倍。

  多年探索努力,中關村打造了涵蓋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企業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務。“十一五”以來,中關村地區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起新上市的公司中75%以上是獲得過創業投資支持的企業。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正為打造中國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不竭動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