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由中商惠民(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傾力打造,致力于成為全國社區便利店標桿的中商惠民直營便利店在京正式掛牌運營。
助力40萬社區便利店產業升級,“新商態”究竟新在哪里
作為中商惠民標準化24小時直營便利店,此次開業的融創動力店擁有千余種商品,內容涵蓋水果生鮮、飲品、蛋奶制品、進口食品、快餐、即食食 品、洗化日化等眾多品類。同時增加了充值繳費、票務購買、金融服務等多種便民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在改造升級傳統便利店的同時,中商惠民將把直營店作為旗 艦標桿,向40萬社區便利店進行品牌輸出、管理輸出、模式輸出,為更多的社區便利店升級助力。
面對中商惠民直營便利店與傳統連鎖便利店之間的差異化問題,董事長張一春認為,目前中商惠民直營便利店在定位、覆蓋范圍以及運營模式上與傳 統連鎖便利店有很大差異,差異的關鍵就是中商惠民打造的是”便民生活一站式服務體“并能惠及多方,這是目前傳統連鎖便利店所做不到的,徹底解決了偽O2O 無渠道、無供應鏈、無質保等問題,很好地將線上與線下通過社區便利店進行相連,創造社區便利店的價值鏈體系,這也是中商惠民的優勢之所在。
如果說電商改變了消費者購買習慣, O2O引領了服務業的變革,那么社區服務則是在電商、O2O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它拓展了互聯網在民生行業中發揮的作用。
作為全國性的社區O2O綜合服務平臺,中商惠民現已完成對22個省40萬社區便利店的覆蓋。對于開設直營店的意義,總裁張東表示:”我們要 做的不單是讓直營店盈利,更是讓中商惠民直營店經歷市場的驗證成為未來社區商超的標準,讓更多合作商戶得到實惠,從而更有效的助力傳統商超進行產業升級。 “
互聯網+社區+民生+便民的新型綜合平臺
對于目前業界最關心的中商惠民”互聯網+“模式,中商惠民董事長張一春給予了解答:“說實話,中商惠民經歷三年多的發展,從100萬到 100億,可以說中商惠民的發展順應了時代與市場的選擇。我們的商業邏輯就是分享共享互聯網思維,通過構建中商惠民這個平臺,整合社區超市便利店的資源, 利用互聯網技術幫助傳統便利店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將其打造成一個完全具有互聯網能力的社區綜合服務平臺,這就是中商惠民的”互聯網+“模式。我們的目的不 是去消滅傳統銷售模式,恰恰相反,中商惠民是在幫助傳統行業進行升級。
依托過去數年社區O2O行業的經驗積累,中商惠民直營店首個自然年目標就定到了10000家,從數量上來看即將成為本土連鎖超市的領頭羊,并開始接近外資便利店巨頭7-11。
在開業典禮中,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劉育才指出,中商惠民是扎根基礎民生工程,是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的社區O2O服務平臺,中商惠民不僅對行業內的升級轉型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更為政府民生工程的發展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120億市值黑馬構建“互聯網+”社區民生服務體系
眼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O2O社區便利店,除了傳統功能之外,正在發揮更大作用,親民與便捷正在使更多的消費者回歸,從而將盤活線上線下業 務,構造O2O閉環,承擔零售業“最后一公里”的職責。“變臉”后的便利店已經成為電商們緊盯的目標,雙方的牽手也延伸出更多的新模式,中商惠民一方面通 過系統平臺的構建及服務,將社區便利店由傳統的小賣部改造升級成為社區綜合服務的平臺和入口,構建新型廠商關系,推動渠道扁平化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社區平 臺延伸價值服務,方便社區居民的生活。從2014年開始,中商惠民已連續得到各大投資公司,政府機構、媒體及廠商的多方青睞,尤其在2015年初以1億美 元A輪融資一舉成為當年社區O2O的黑馬之后便開始了迅猛的增長,僅在一年之后的中關村獨角獸排行榜中便以120億人民幣的市值名列第11位。
據悉接下來中商惠民將繼續以首批直營店為樣板與試點,逐步完善全國戰略布局,通過中商惠民”互聯網+“模式為傳統便利店運營模式注入新內涵,給消費者帶來更多購物新體驗,為廣大經銷商帶來新市場、新商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