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商務 > 正文

中關村牽手新農村

日期:2007-04-20  來源:農民日報
[字體: ]

  中關村雖然也有“村”的字樣,但它可能是離農村最遠的“村”。作為全國高新科技園區的領軍人物,做大“中國IT業的硅谷”是它的主業。然而,現在的“中關村”三個字又被黨員們賦予了新的含義———“中國關注農村”。
  3月31日,北京市延慶縣四海鎮。隨著“兩村工程第一鎮”———四海鎮信息服務平臺的正式開通,該鎮的3個協會平臺和10個村平臺也同時開通。一個由中關村聯合黨委支持,由50萬個鄉鎮村組成的“網站集群”正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展開。
  通過這一信息服務平臺,四海的特產蘑菇將走上市民的餐桌,為奧運會準備的各色鮮花將遍布京城,九眼樓長城和農家樂民俗游將引來四方賓客……

  要幫農民富 咱有信息高速路
  “兩村工程”,顧名思義,就是中關村牽手新農村,旨在為全國50萬個鄉鎮村建立50萬個擁有獨立域名,可用中(簡體和繁體)、英、日、韓、俄等語言發布信息的“網上大村落”,幫助擁有9億農民的廣大農村,建立起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龐大信息平臺。
  “兩村工程”的誕生,要從中關村聯合黨委的一次會議說起。
  一直以來,怎樣使農民享受到信息化服務,讓農民通過信息致富,是國家各相關部門關注的事,也是中關村IT精英們關注的事。20世紀流行“要想富先修路”,中關村聯合黨委提出,“21世紀農民要想富,就得靠信息高速公路。”
  2006年10月1日,中關村聯合黨委第一總支在海淀園企工委組織部的支持下,以第一總支10支部為主體,成立了紅色中關村委員會,主要任務就是尋找并建立黨員發展支持平臺,為黨員和企業發展服務。在這次成立會上,幾位黨員不約而同地提出,紅色中關村委員會要為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作用。有的黨員建議捐款,有的建議建設希望小學,但這些措施農民的受益范圍有限,也不能發揮中關村的科技信息優勢。
  針對農民生產、加工、銷售、科技都急需大量定制信息的難題,中關村聯合黨委副書記于濱提出,用中關村豐厚的科技信息優勢和4000多名黨員的熱情,實現中關村與新農村的牽手,下派黨員面對面為農民進行信息指導,用最先進的中關村技術為最基層的農村建設信息平臺。
  隨后,被稱為“兩村工程”正式誕生,它一頭連著科技圣地中關村,一頭連著中國信息化發展的處女地新農村。

  克服四弊端 為農打通致富路
  現在登陸www.sihaigov.cn,就可以輕松便捷地獲得關于四海鎮的各類信息,大至黨建、政策法規、基礎建設,小至民俗、生活常識、柴米油鹽,一應俱全。于濱告訴記者:“兩村工程”的村、鎮信息平臺共設立了65個動態頻道,主要包括9方面內容:農產品銷售、農業技術咨詢、鄉村旅游、土地資源開發、村鎮合作項目招商、生產生活資料求購、致富信息交流、農村就業和新農村文化陣地等。所有內容都依照與農民生活的“貼近原則”區分了主次位置。
  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已有涉農網站6000多個。但這些網站普遍存在四大問題:一是農民關心的信息采集難、查詢難、發布難、共享難;二是信息難以滿足農民需求的多樣性、時效性、準確性;三是面臨信息“最后一公里”問題,即信息很難進村入戶;四是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營維護費用欠缺。
  “兩村工程”執委會主任何恩培說,為了克服現有涉農網站的這些弊端,“兩村工程”在實施前便規劃了其在全國50萬個鄉鎮村建立50萬個擁有獨立域名的、可同時發布信息的“網上大村落”藍圖。為保證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兩村工程”的每個村都由村委會主任作為信息源,負責采集村民最關心的信息,然后再由村里專門負責網絡維護的信息員及時發布,從根本上保證了信息進村入戶。
  剛剛建立信息平臺的四海鎮永安堡村村支書趙桂梅說:“我們村是個山村,過去由于信息閉塞,產品不好賣。‘兩村工程’的實施對我村意義重大,我們將牢牢抓住這一良機,樹立自己的品牌,早日走上富裕路。”
  除建立村、鎮信息平臺外,支持協會建立網站是“兩村工程”的另一個重點。據于濱副書記介紹,“兩村工程”將為每個農經協會建立網站。
  去年開通“兩村工程”協會平臺的北京門頭溝妙峰山玫瑰協會收益大增,會員們都說,有了協會,有了網站,玫瑰供不應求,2006年種玫瑰的收入是種糧食的6倍。

  以村為單位 網絡集群大平臺
  “兩村工程”實施以來,已在北京的海淀、房山、延慶、順義、懷柔和大興等區縣開通了20個信息服務平臺,受到了農民朋友的廣泛好評。今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和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等,專程到中關村國際孵化軟件協會調研“兩村工程”,并給予了高度肯定。
  按照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