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一個中小高新企業云集的地方。20多年前,這里才僅僅擁有約40家科技企業,如今,中關村已經成長為我國技術創新的源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力量,“中國硅谷”這一稱號實至名歸。
在打造“中國硅谷”的過程中,資本市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其中,既有中關村企業的迫切需要,也有管理者的積極引導。如今,資本市場已經形成蔚為壯觀的“中關村板塊”。
主動借力資本市場
中關村管委會科技金融處處長何存告訴記者,科技創業企業從初創到成熟的成長過程中,由于企業的規模、盈利能力、發展目標、技術創新成熟程度和活躍程度、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都不相同,企業的資金需求強度、資金籌措能力等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企業的融資策略也不盡相同,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產業鏈提供融資服務,支持科技創業企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支持企業從小到大的連續的金融服務機制。
單就促進穩定發展期企業發展來說,中關村大力發展產(股)權交易,促進具有一定規模企業的產(股)權流動;實施改制上市資助政策,搭建專業化的企業改制上市服務平臺,支持企業到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掛牌和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
為發掘、培育上市企業資源,中關村主動與證券交易所、協會、券商和專業服務機構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形成了“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輔導一批、送審一批、上市一批”的中關村企業改制上市培育工作體系。
同時,中關村還通過組織召開大規模的培訓、組織開展針對企業改制上市特定階段的專項輔導、組織券商對企業進行一對一輔導和模擬發審會等多種方式,加強培訓和輔導,提高企業家的資本意識、提高報送材料的質量和水平、提高企業高管在發審會上的答辯能力。
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對于已經上市的企業,中關村也沒有放松支持力度。其支持措施包括: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指定專門的部門和人員加強與上市公司的聯系,做好服務工作;幫助上市公司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人才、市場、用地、并購重組、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的相關問題;對上市公司重大募投項目進行跟蹤服務,支持上市公司到包括中關村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技術產業聚集區,以及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等在內的區域聚集,建設專業園和產業基地。
中關村板塊初成
這是一項傲人的數據:截至目前,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90家,其中境內資本市場114家,境外資本市場76家,首次公開募股融資總額近1800億元,市值超百億的上市公司逾30家。中關村創業板上市公司已達到38家(包括過會未發行企業),在創業板初步形成了“中關村板塊”。與此同時,滿足創業板上市財務指標的企業近千家。
何存說,實踐表明,完善的資本市場是實現科技與資本有效對接、促進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條件。通過上市,不僅有利于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也將極大地帶動創業投資、銀行等對企業的資金投入。資本市場將通過其獨特的市場化發現與篩選機制,引導社會經濟資源向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領域的創新型企業聚集,支持其做強做大。
據介紹,多年以來,中關村一直致力于加大對企業改制上市的服務力度,支持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做強做大。為激發企業改制上市積極性,中關村實施改制上市資助政策,對于企業改制、進入中關村代辦系統掛牌和境內外上市,分別給予一定的資助。同時整合技術創新、重大產業化項目、銀行貸款等方面的政策資源,集中培育擬上市企業,促進其盡快發展壯大。
在諸多政策中,培育壯大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也頗值一提。何存認為,創業投資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其為創業者提供了創新技術產業化必不可缺的啟動資金,為創業公司引入了成功的管理經驗、經營機制和戰略資源,幫助技術創業者轉變為創業企業家。
這一政策成效斐然。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關村地區發生的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的1/3左右。近幾年中關村新增的上市公司中,75%以上都獲得過創業投資的支持。
新平臺助推高新企業發展
為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推進創業投資和股權私募發展,經國務院批準,中關村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證券公司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試點于2006年1月正式啟動。 這是一個以證券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契約為基礎,依托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登記結算公司的技術系統和證券公司的服務網絡,以代理客戶買賣掛牌公司股份為核心業務的股份轉讓平臺,其主要功能是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份轉讓和股權私募服務。中關村科技金融處副處長岳冬立介紹說,目前看來,試點建立了非上市股份公司進行股份轉讓的監管制度安排和基本運行模式,有效控制了市場風險,為探索建立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市場積累了經驗,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岳冬立表示,“新三板”作為上市公司“孵化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已經顯現。目前掛牌公司中的久其軟件(002279,股吧)已在中小板上市,北陸藥業(300016,股吧)、世紀瑞爾(300150,股吧)、佳訊飛鴻(300213,股吧)、紫光華宇(300271,股吧)已在創業板上市。根據掛牌企業2010年年報表數據分析,還有36家企業符合創業板上市財務要求,其中凈利潤在3000萬元以上的公司有10家。
“雖然成績顯著,但目前還有很多重要課題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譬如,如何滿足不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如何建立掛牌企業與創業板、中小板的對接通道,如何探索存量發行上市的渠道,如何真正實現成熟資本市場的場外交易功能,如何提升交易效率、建立坐市商制度等。”岳冬立說。
岳冬立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企業的挖掘和培育工作。加強政策引導和輔導培訓,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到代辦系統掛牌,不斷完善對掛牌企業的增值服務體系,促進掛牌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同時,配合國家相關部門做好完善和擴大試點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證券時報記者在中關村園區調研采訪的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進行了考察。她希望中關村示范區再接再厲,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