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創新與投資 中關村攜同IT企業與時俱進

日期:2007-09-05  來源:天極Yesky筆記本
[字體: ]
  天極Yesky評論:信息產業領域頗負盛名的中關村電腦節于9月5日至9日舉行第十屆盛會,屆時,歷經十年磨礪的中關村電腦節將挾北京奧運科技與文化展演、數碼匯聚嘉年華、中關村發展論壇等活動盛妝登臺亮相。中關村電腦節十年磨一劍,如今已成長為中關村的一道靚麗風景和一張對外名片,它是中關村向世界發布信息的窗口、走向國際化的橋梁。

  中關村被譽為是中國高科技創新企業的聚集地和中國智力密集程度最高的地區,它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最早產生高科技民營企業的地方,也是誕生中國最大IT企業的地方。中關村的發展歷程,記錄了我國IT企業的發展史,因此,可以把中關村形象地比喻為中國IT企業的晴雨表。在中關村每一個特定時期和特定產業環境下,分別誕生了一批形相近,神相遠的高科技企業。縱觀80年代的聯想、四通等中國IT老牌勁旅,90年代初的用友軟件,90年代中后期快速成長起來的華旗資訊等中關村IT新貴在企業國際化上的前仆后繼,我們不難追尋出中關村企業的創新發展足跡,以及產業的規律和趨勢所在。

  企業孵化器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中關村科技園區經濟發展始終保持30%的增長速度。據不完全統計,園區企業牽頭創制國際標準8項、國家標準98項。園區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出了6大類、2000多個品種的“中國芯”組群。目前,園區承接的國家“863項目”已占全國的25%,“973項目”已占全國的36%。2000年以來,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累計已達到9項。

  中關村的特殊環境非常適合創新,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坐擁中科院、清華、北大等人才富礦,有潛力無邊的市場空間,本身就是一個IT產品的基地,適合高科技生產。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電子一條街”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現在已經步入發展的新階段,形成了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并存的新格局,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高地”。中關村科技園區內的各類孵化器已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搖籃。目前,園區內擁有中關村國際孵化器、豐臺科技創業中心(設有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器IBI)、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清華科技園等各類孵化器39家。

  80年代到90年代初,也是中關村企業的初創期。這一時期的產業環境并不成熟,但依靠機制創新和極富改革氣息的政策,四通、聯想等第一代IT企業紛紛成長起來,其中較為成功的當數聯想模式。面對技術、實力和品牌遠遠比自己強大的國際IT巨頭,聯想 先通過貿易來解決生存問題,再通過規模制造解決發展問題,最后,通過向技術驅動形企業的轉換,走向國際市場。經過20年的發展,聯想已經初步解決了生存和發展問題,而且,在市場和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基礎上也使企業擁有了較強的技術實力,并提出了關聯應用等宏大構架。為了順利在國外進行注冊,聯想將英文標識 Legend更換為Lenovo為企業的國際化道路掃除了一大障礙,緊接著又收購了國際巨頭IBM的PC業務一舉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1999年中央批準建立中關村科技園,中關村從此進入了一個非常快速的飛躍式發展階段。批復后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使研發與創新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一些企業,利用中關村獨特的產業環境,通過強有力的市場運作能力和戰略決策,在很短的時間內打造出國內知名IT品牌,創造了企業快速成長的奇跡。

  緊抓核心技術

  不過,我們也不無遺憾地發現,經過20年的創業發展,中關村仍有6000多家中小企業處于沒有規模的初創期,資產上千萬元的企業僅200余家, 行業龍頭型企業更是屈指可數,同時也未形成上、中、下游產品配套發展的產業鏈。這些中關村企業,為何長不大?

  IT業的巨頭IBM之所以能夠一直走在技術的最前沿,就是因為他們有雄厚的研發能力。單從諾貝爾獎來說,IBM所擁有的諾貝爾獎比大多數國家所擁有的還要多,IBM也擁有世界上所有的重大科學獎項。而且,它還一直是眾多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源頭。

  英特爾攜其“芯片技術”可以獨霸PC市場,微軟攜其“軟件技術”可以稱雄世界,核心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巨頭搶占市場的殺手锏。在技術變為價值的鏈條中,最重要的利益是由技術持有方占取;技術,是競爭力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韓國從70年代末開始發展IT產業,現在韓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芯片、液晶顯示面板、存儲器件的制造國和技術發源地之一;70年代末臺灣同樣以代工起家,現在也已經擁有了能夠在芯片組領域和英特爾叫板的威盛等一批實力廠商,主板產量更是雄踞世界第一,日韓企業起初也并不掌握研發技術,同樣受制于歐美企業。但是日韓企業很善于將研發技術變為應用技術的創新,因此它們的家電、電子企業在全世界都有著巨大影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當前最急需的是掌握IT的核心技術,主要是軟件技術和集成電路(IC)技術這兩項。倪光南說,核心技術不同于一般技術,它具有基礎性、帶動性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