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新發展 新作為

日期:2012-03-20  來源: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網站
[字體: ]
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的“1+6”系列先行先試新政策,中關村在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產業集群發展、創新引領上又有新作為,在全國不斷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這是一份亮麗的2011年成績單: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全年實現總收入1.9萬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實現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連續3年保持20%以上增速。企業實現技術收入2970億元,同比增長20.2%;新增收入過億元企業超過100家,總數超過1500家;新增上市公司26家,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02家;中關村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349個,投資金額達378億元,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占全國三分之一;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890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流向京外地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占75%……  

  在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征途上,中關村又跨出了堅實的一步。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的“1+6”系列先行先試新政策,中關村在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產業集群發展、創新引領上又有新作為,在全國不斷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創新平臺——  

  “1+6”實現制度設計新突破  

  2011年1月,國務院批復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同年3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中關村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6”先行先試政策,整合優化人才、技術、資本、管理等創新要素,實現了一次自上而下、較為系統的創新頂層設計和制度重大突破。  

  所謂“1+6”政策,其中的“1”是搭建中關村創新平臺,“6”是在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中央單位股權激勵審批方案、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體制、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實施6項新政策。  

  2010年12月31日,中關村創新平臺正式成立。平臺打破了按行政系統配置資源的傳統格局,探索建立了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創新組織模式,為實現中關村示范區統籌協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安排和組織保障。平臺下設8個具體辦事機構,共有19個國家部委相關司局參與平臺工作,北京市相關部門和區縣的110名派駐人員到平臺辦公,初步形成了集中辦公、主動受理、聯合審批、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機制。  

  為推動6項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實施,中關村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激發了科研單位、企業和科技人員研發創新的積極性,政策引導帶動效應初步顯現。  

  引擎——  

  創新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1+6”政策進一步激發了中關村各類創新主體開展協同創新的積極性。通過不斷整合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中關村的各項創新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是創新創業人才加快聚集。中關村積極貫徹落實人才特區政策和“1+6”相關政策,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進一步集聚,形成了人才、科技、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2011年中關村人才特區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962人,其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36人。目前,北京地區共引進“千人計劃”入選專家467人,占全國入選總數的28.2%,227人入選了“海聚工程”。  

  二是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增強。2011年示范區新創辦企業近4000家,數量比往年增加近千家;各類孵化機構超過100家,孵化總面積超過320萬平方米;涌現了一批高水平的創業者,形成了連續創業、天使投資等創業發展的新趨勢;2011年示范區企業研發及科技活動經費總額超過750億元,增長近20%,約占企業總收入的4%;專利申請量達到1.9萬件,專利授權量近1.2萬件,增長均超過30%;新創制標準211項,其中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189項。  

  三是企業做強做大明顯加快。中關村針對不同階段企業發展需求,集中政策資源,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繼續實施“十百千工程”和“瞪羚計劃”,在人才、項目等方面給予支持;通過示范工程、重大工程等方式支持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2011年,示范區新增總收入過億元企業超過140家,總數達到1550家;新增過100億元企業約10家,上市公司總數已達到202家,其中創業板新增上市公司14家,總數達到44家,形成了“中關村板塊”。  

  策源地——  

  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持續增強  

  國際先進水平生物芯片——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全球首套商用液體安全檢查系統、國內首款雙核1.5GHz智能小米手機、TD-LTE移動通信系統標準、新能源汽車大功率永磁同步電機系統、多系統多頻率高性能導航定位SoC芯片……在國家確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先進制造、新能源等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關村都取得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作為我國技術創新的源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中關村還積極發揮自身優勢,不斷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2011年,中關村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890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流向京外地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占75%。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示范區上市公司等規模較大企業在京外地區實現總收入約1萬億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