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指數:新工具測度示范區活力

日期:2012-10-13  來源:科學時報
[字體: ]
從國內外科技園區的發展經驗來看,建立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中關村指數通過一套相對全面的指標體系,來刻畫中關村的發展狀況,監測中關村的最新運行情況,把握中關村的發展趨勢,為全面審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工具和視野。
 
當前,國家和地方都十分重視對高新區發展特點、演進規律、面臨問題等的研究,積極探索對高新區進行適時監測、評價和引導的有效途徑。
從國內外科技園區的發展經驗來看,建立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比如全球知名的“硅谷指數”,已連續發布了14年,是硅谷發展的“晴雨表”,也是全美乃至全球科技發展的“風向標”。
今年9月,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和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聯合研究發布的“中關村指數2012”在中關村論壇年會上首次正式發布。
編制“中關村指數”意義何在?有哪些指標體系?如何動態體現中關村的發展?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中關村指數”項目組組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弘研究員。
提供新工具,開啟新窗口
趙弘介紹說:“中關村指數通過一套相對全面的指標體系,來刻畫中關村的發展狀況,監測中關村的最新運行情況,把握中關村的發展趨勢,為全面審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工具和視野,為政府部門引導園區科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關村20多年的發展歷程,是我國高科技園區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中關村指數為社會各界全面了解中關村發展開啟了一扇新的窗口。中關村指數的編制和發布,有助于實業界、學術界、政府部門和社會大眾提升對中關村的認識,增進對以中關村為代表的我國高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了解。
趙弘表示,中關村指數及時向全國科技園區展示中關村創新發展中的好做法、好經驗,有利于發揮中關村對國內其他園區的先行示范作用。
同時,效仿國際做法,中關村指數向國際社會展現中關村強勁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活力,也將提高中關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唱響“中關村”品牌,增強中關村對國際高端要素資源的吸引力。
開放式編制理念
中關村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創新發展的“排頭兵”,新事物、新現象、新模式、新機制不斷出現。“基于一個固化指標體系的常規合成指數方法,很難全面描述和及時監測中關村這樣一個日新月異、跨越發展的科技園區。”趙弘說。
因此,中關村指數采取了開放式指標形式,既包括了監測科技園區發展狀況的常規指標,也納入了科技金融、開放實驗室等具有中關村特色的指標。“希望能夠更好地反映當前中關村承擔眾多先行先試任務的階段特征。”
據了解,中關村指數框架體系由創新創業企業、產業發展、創新能力、創新創業環境、國際化、中關村TOP300和上市營收百強(ZGC100)6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以及122個三級指標組成,從多個方面刻畫中關村創新、創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最新態勢。
例如,之所以選擇創新創業企業,“是因為中關村的發展主體是企業,企業的數量、質量和創業企業不斷產生的活力是描述中關村的最核心要素。”趙弘表示。
因此,在創新創業企業這個指標中,重點關注了瞪羚企業、收入倍增企業等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業群體,以及新增上市企業數、上市企業市值等指標。
產業發展水平是中關村發展成效與競爭力的直接體現。產業發展指標從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產業效益和產業輻射帶動4個方面展示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的整體發展態勢。重點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輻射帶動、產業效益等最能體現中關村產業特點的指標。
創新是中關村的最本質特征和最基本要求,也是國家賦予中關村的歷史任務。創新能力指標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協作、創新效率4個角度,測度中關村創新能力。其中重點關注了專利、標準、技術交易、重大科技成果、商標等指標。
環境是企業成長、產業發展的基礎保障。創新創業環境指標主要包括人才環境、科技金融環境、創新創業服務環境、社會環境4個二級指標,關注社會,關注在中關村創新創業的人的需求,也是以人為本的要求。
國際化是對中關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要求,也是中關村在國際上影響力的體現。國際化指標從資源引入和國際拓展兩方面反映中關村“引進來”和“走出去”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情況,重點關注技術或服務出口、歐美日專利數、對外直接投資額等指標。
領軍企業是中關村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該指標重點關注三類領軍企業群體,包括中關村收入300強、中關村稅費300強,以及中關村上市企業營收100強。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