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新一輪發展藍圖繪就

日期:2012-12-31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字體: ]
日前,北京市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的批復》工作大會,確定了中關村新一輪發展藍圖。
    

  優化產業和創新資源布局,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加快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日前,北京市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的批復》工作大會,確定了中關村新一輪發展藍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大會并講話。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安順主持會議。

  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就《北京市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的批復〉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進行了說明。

  萬鋼在講話中要求中關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政策先行先試力度,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郭金龍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強統籌、優化布局,推動形成“一區多園”、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堅定信心、強化服務,舉全市之力推進中關村示范區創新發展。

  中關村示范區優惠政策范圍擴大

  2012年10月13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的批復》正式下發,同意中關村示范區由原來的“一區十園”擴編為“一區十六園”,特別是將懷柔、順義、房山、延慶、平谷、門頭溝、密云7個遠郊區縣的科技園區首次納入到中關村示范區的范疇里,可分享中關村創新創業各項政策及配套政策措施,發揮中關村示范區對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調整后,北京約70%的產業用地可享受中關村示范區的相關政策支持。

  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示范區承載著先行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引領全國創新發展的重大使命,肩負著促進首都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重大責任。此次國務院批復同意調整中關村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舉措,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對首都及中關村示范區寄予的厚望。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精神,優化中關村示范區產業空間布局,推動中關村示范區又好又快發展,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實施意見》重點強調4個方面:一是優化產業和創新資源布局,加快重大項目落地;二是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三是中關村示范區和行政區統籌協調發展,發揮中關村“一區多園”的創新引擎作用,提升對首都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四是產業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重點建設好“兩城兩帶”,提升產業空間承載力。

  確定三大發展目標

  《實施意見》用3個“顯著”勾勒了中關村示范區的發展目標:

  一是創新發展布局顯著優化。到2015年,中關村示范區各分園的產業特色鮮明、功能定位明確,基本建成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一區多園”、各具特色、重點建設“兩城兩帶”的發展格局。到2020年,中關村示范區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主要形態,以“兩城兩帶”為重點,各分園之間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相互聯動、協同發展的“一區多園”發展格局。

  二是創新驅動能力顯著提升。中關村示范區高端產業集群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到2015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超過3.5萬億元,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5%以上,形成一批能夠推動行業重大變革的創新成果和一批對市場有影響力、有話語權的品牌企業。到2020年,企業總收入達到10萬億元,收入億元以上企業超過2500家,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超過500家,形成2-3個具有技術主導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人均和地均產出明顯提升,對首都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能耗降低和生態環境建設發揮顯著帶動作用。

  三是創新示范效應顯著增強。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入,形成符合“一區多園”特點的管理體制和建設模式。中關村創新平臺的統籌協調、資源整合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格局。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創新創業環境顯著優化。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充分發揮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實施意見》規定了調整優化中關村示范區空間資源布局工作。一是落實中關村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方案,包括落實四至范圍釘樁、啟動城市總規修改、編制完善園區規劃和探索符合中關村示范區特點的園區開發建設模式。二是加強產業規劃布局調控,加強重大項目布局引導和建立項目準入退出機制,加快形成“兩城兩帶”、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三是加強政策覆蓋落地和優化創新資源布局,推動政策、創新服務體系在16個分園的覆蓋對接和落地,實現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資源在分園優化配置。

  《實施意見》要求結合形勢發展和實際需要,創新理念、明確思路、細化措施,不斷推進中關村示范區各項工作創新發展。包括持續推進政策先行先試,深化“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和爭取新政策試點;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激發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和活力;更加注重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支持企業、產業技術聯盟與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場需求合作開展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活動;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加快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衛星應用、生物和健康、節能環保、軌道交通六大優勢產業集群引領發展,推動集成電路、新材料、高端裝備與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四大潛力產業集群跨越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集群高端發展,形成“641”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為形成2-3個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打下堅實基礎;提升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發展水平,加速聚集拔尖領軍人才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打造中關村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促進科技與金融相結合;建設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大力推動軍轉民、民參軍和軍民兩用技術供需對接和轉化應用;構建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完善政府引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創業服務體系;提升國際國內資源配置能力,把中關村打造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國際化高端資源聚集區和全國創新網絡的中樞。

  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2012年1-10月中關村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中關村示范區總收入、工業總產值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總收入規模超過1.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工業總產值4732.3億元,同比增長14.2%,約占北京市四成,自2012年年初以來增速一直高于北京市10個百分點左右;利潤總額1113.4億元,同比增長21.3%;企業利潤增長帶動稅收增長,實繳稅費1187.4億元,已超過2011年全年925.8億元的規模,是中關村示范區批復前2008年全年規模的2.4倍,且連續5個月保持70%以上強勁增長;實現出口182.1億美元,占北京市出口總額近四成。預計2012年全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2.3萬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實現增加值占北京市的比重有望達到20%,對首都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25%左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