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布下新“棋局”

日期:2013-01-11  來源:中國網
[字體: ]

 △中關村已經成為“中國的中關村”、“中國的硅谷”。

  △國務院批復中關村由一區10園擴展到一區16園,面積由232.5平方公里擴展到488平方公里,空間范圍增加一倍多,實際上是賦予中關村驅動發展、引領發展的更強的國家使命和責任。

  △空間范圍擴大,使中關村有更多的空間資源孕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在國內具有帶動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空間布局調整,是將北京市各區縣具有創新潛能、具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的空間區域,納入中關村政策區范圍,這有助于使中關村20多年探索出來的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創新環境盡快向其他區域拓展和延伸。

  記者:國務院近日批復同意中關村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方案,中關村的規劃面積從232.5平方公里調整為488平方公里。您認為這次空間調整對中關村更好發揮創新驅動戰略的引擎作用有什么重要意義?

  趙弘:中關村是我國科技資源最為密集、創新活力最為強勁、科技人才最為集中的區域。中關村的創新型企業積極通過技術交易、創新協作、設立分支機構、共建園區等多種模式,促進中關村的技術、產品、服務和品牌的輸出,在實現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也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全國創新發展。2011年中關村輸出技術合同近3萬項,交易金額達到1320.6億元,占全國的1/4以上,其中近80%的技術交易額流向了京外地區。中關村已經成為“中國的中關村”、“中國的硅谷”。同時,創新空間資源不足、創新轉化成本較高、創新鏈條不完善等已成為中關村發展的突出問題。這次中關村空間范圍增加一倍多,實際上是賦予了中關村驅動發展、引領發展的更強的國家使命和責任,有助于中關村凝聚更多的高端創新資源,承載更多的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形成更強大的創新增長極,在帶動區域乃至國家創新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記者:中關村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這次空間調整對于中關村承擔這一戰略使命,能夠產生什么影響?

  趙弘: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國際競爭的焦點,也是決定我國在新一輪科技經濟競爭中戰略地位的關鍵。這次空間范圍擴大,使中關村有更多的空間資源孕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在國內具有更大帶動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記者:從區域經濟角度,中關村如何更好地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帶動首都經濟圈及京津冀區域發展?

  趙弘:首都經濟圈及京津冀區域是我國第三個正在崛起中的具有全國影響力、帶動力的城市群。這一經濟區域的特色化路徑、有別于其他區域的突出特征就是要高揚創新的旗幟,發揮首都創新資源效能、輻射帶動區域發展,整體打造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標志區。現在首都發展中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其解決思路就是要通過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站在大區域的空間尺度上,來謀劃首都功能、區域空間格局的再優化,一方面發揮中關村創新優勢,形成更多的創新成果,另一方面發揮首都周邊區域的空間資源豐富、轉化成本低等優勢,由此形成首都與周邊區域的創新合作鏈條,以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記者:中關村一區16園如何更好地形成差異化定位、協同發展?

  趙弘:這次空間布局調整,是將北京市各區縣具有創新潛能、具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的空間區域,納入中關村政策區范圍,這有助于使中關村20多年探索出來的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創新環境盡快向其他區域拓展和延伸,從總體上是有助于提升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但是,各園區之間在產業定位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資源引入上存在一定的競爭。需要創新中關村管理體制,建立中關村一區多園的協調發展機制,通過頂層設計、差異化定位,實現各園區資源優化、特色化發展,一方面要探索跨區縣的利益協調機制,比如研究建立“研產分離”項目、產業轉移項目的輸出地區與對接地區的GDP分計、稅收分成等利益機制;另一方面,要探索政府對跨園區經營企業的服務和管理機制,推動融資、孵化、創業服務等專業服務在各園區之間的共享。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