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首次實現在北京市十六個區縣的全面布局,集中了北京市各區縣最具創新潛能、最具發展高技術產業優勢的空間資源。圖為清大天達廠房。
“平谷人特別敦實厚道,辦事兒實在熱情!”北京清大天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大天達”)的一位工作人員日前向本報記者表示。
3年前,清大天達從北京亦莊搬至平谷馬坊工業園,逐漸融入熱情厚道的平谷。
現在,清大天達為最初選擇平谷這一正確決定感到更加欣喜:中關村平谷園與懷柔園、順義園等相繼獲得授牌,清大天達也成為了一名“村民”。
帶給中關村平谷園、懷柔園等園區入駐企業的,不僅僅是“中關村”這一金色頭銜,更是產業提升發展的巨大利好。
愿望
實際上,對這次搬家,清大天達還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就其企業自身而言,清大天達將此看為新的戰略定位。
2010年,平谷馬坊工業園為北京市綠能產業基地之一,這樣的定位與清大天達的產業發展方向非常契合。清大天達的工作人員說:“那時,我們也了解到,馬坊工業園等一批京城市級園區正在積極與中關村對接。這讓我們落戶平谷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去年底,國務院批復同意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方案。
據該方案顯示,中關村示范區面積從233平方公里調整為488平方公里。包括房山、門頭溝、懷柔、平谷、密云、順義和延慶7個區縣首次納入該示范區范圍內,享受中關村各項優惠政策和配套政策措施。
北京中科納新印刷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進入懷柔園不久的企業。該公司負責人宋延林對中關村懷柔園的創新環境充滿期待,“在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方面中關村有許多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能夠很好地助推企業發展”。
“經過此次空間布局調整,中關村首次實現在北京市十六個區縣的全面布局,集中了北京市各區縣最具創新潛能、最具發展高技術產業優勢的空間資源。”北京社科院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經理哈妮麗說。
對接
新年之后,中關村空間調整工作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今年1月底,中關村管委會與房山區人民政府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月底,中關村平谷園和中關村順義園獲得授牌;3月初,中關村懷柔園獲得授牌。
懷柔園共有7.11平方公里納入中關村示范區。“我們正在擬定懷柔園發展規劃和開發建設方案,實現與中關村示范區的整體對接。”北京雁棲經濟開發區新聞發言人肖東亮說。
懷柔園希望在中關村示范區的大舞臺上,借助中關村發展集團等平臺的經濟實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盡快實施園區建設。
在體制機制方面,懷柔區將優化調整雁棲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職能,實現與中關村相關處室業務工作全面對接, “我們希望早日將自身業務納入中關村體系中。”肖東亮說。
北京市平谷區經信委副主任鄭衍松表示,自年初以來,中關村平谷園成立了籌委會。目前,該籌委會已經擬定了中關村平谷園管委會職責和內設機構,按照國家部委、市政府、中關村管委會、平谷區政府四個層面,并根據自身特點梳理出11項政策文件,印制政策匯編。
產業提升
近年來,中關村示范區經濟總量保持快速增長且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據中關村管委會透露,2012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達到2.45萬億元,同比增長25%;企業實繳稅費15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企業利潤總額1731億元,同比增長13%;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收入增長30%左右,中關村示范區已經成為首都經濟增長的引擎。
“這次空間調整后,新納入中關村規劃范圍的分園區能夠更加充分便捷地利用現有的各類創新服務資源。”哈妮麗表示。
“對于企業發展而言,中關村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比如優惠政策、高級人才和科技金融等。”鄭衍松說。
“企業辦理事項手續將簡化,科技型企業實施股權激勵將有據可依。”對于科研人員出身的宋延林而言,這些即將到來的變化讓他非常期盼。
其實,從“一區十園”升級到“一區十六園”,中關村為各分園覆蓋的不僅是政策層面的實惠。
鄭衍松表示,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中關村各分園之間相互作用,在中關村管委會的統一管理下,各分園的產業定位將會更加明晰,按照各自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避免無序競爭。
“現在,從中關村管委會到北京市,都重視各分園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鄭衍松說。
比如海淀園智力資源豐富,聚集了科技研發和企業總部;而遠郊區縣土地資源豐富,可以承接制造基地、銷售、倉儲等項目。
“各分園彼此之間將形成有機承接,我們希望借到中關村的"東風",與其他分園更好地銜接。”鄭衍松說。
對于產業未來發展,中關村懷柔園將重點打造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和互聯網創新產業園三大特色園區。
目前,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已有10個中科院院所落戶,22個項目落地。同時,北京綜合研究中心也在積極規劃籌建中,將形成一定的聚集效應。
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在近一年的時間內,聚集了10個納米產業的項目,正在洽談的項目有18個。“到2015年,該納米產業園預期將實現百億元收入。”肖東亮說。
加上正在醞釀的互聯網創新產業園,懷柔園的三大特色產業園將與中關村相關產業銜接,引進科技資源,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逐步增大相關產業總量。
哈妮麗認為,遠郊區縣的園區加入中關村示范區后,一方面解決了中關村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落地難的問題,為中關村集聚更多的創新資源、打造產業集群提供更大的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北京市遠郊區縣借勢發展,以科技園區為空間載體承接更多創新含金量高的產業項目,實現跨越發展。”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