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超過1.3萬家,是上年的2倍多;企業實現總收入3.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取得上述成就的中關村示范 區,依然在持續引領中國創新創業的潮流。在科技部的指導和支持下,中關村在全國率先發布“創業中國引領工程”和“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示范工程”,推動大眾 創業和跨界創新。
【創業引領】 擺成績:一年新辦科企同比增一倍多
“在中關村,一個牌子掉下來砸到10個人身上,以前有9個是大學生,現在有9個是創業者。”說這話的,是golfsense和wifipix兩 家公司的創始人閆文聞。四五年前,閆文聞從外地來北京創業,做了幫助矯正高爾夫打球姿勢的穿戴設備,是國內最早做穿戴設備的創業者,后來又相繼做了室內定 位等項目。如今,他已經投入到另一個項目中。
這樣的連續創業者在中關村比比皆是。數據顯示,中關村連續創業者比例高達四成。近年來,隨著中關村創業生態系統的持續構建和優化,一批有夢想、 有才華、有技術的青年學生投身創業,清華、北大等高校成為培育創業者的大本營;以“90后”為代表的創業者、連續創業者、領軍企業骨干創業者、海外創業者 已成為中關村新的四支創業大軍;天使投資人、創新型孵化器及創客組織形成中關村創業新生態。2014全年中關村新創辦并有實際經營活動的科技型企業超過 1.3萬家,是上一年度的2倍多,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呈現“井噴式”增長,中關村已經在全國率先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引領中國創業 進入新時代。
看舉措:實施“育苗”等七方面舉措
此次實施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中關村將進一步優化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持續轉變政府職能,依靠市場機制和產業化創新,不斷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具體來說,引領工程將從以下七個方面著手:一是高校院所“育苗”工程,推動高校院所成為培育青年創業者的大本營,充分釋放高校創新創業潛力。二 是領軍企業搖籃工程,支持領軍企業成為孵化創業企業的“超級航母”,打造一批新興產業孵化平臺。三是創客筑夢工程,為創客組織營造蓬勃發展的環境,培育創 客文化。四是創業人才集聚工程,在全球范圍內吸引優秀人才,建立聚集高端創業人才的生態圈。五是創業金融升級工程,推動中關村天使投資發展,不斷完善創業 金融服務體系。六是創業服務提升工程,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推動中關村創業服務業快速發展。七是創業文化示范工程,營 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大力弘揚中關村創新創業文化。
為保障引領工程的順利實施,中關村從創業人才、創業企業、創業金融、創業服務機構和創業文化的角度推出了五類19項支持措施,下一步將繼續發揮 中關村創新平臺的優勢和作用,完善部市會商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促進科技創業的改革試點政策,持續突破阻礙科技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
說目標:“眾創空間”將超過500家
通過實施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到2020年,中關村將形成創業要素集聚化、孵化主體多元化、創業服務專業化、創業活動持續化、運營模式市場 化、創業資源開放化的發展格局,持續產生具有“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和擁有“顛覆性”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使中關村成為全球原創思想的發源地 和高科技創業者實現夢想的首選地。
具體來說,引領工程提到,到2020年,形成以領軍企業創業者、高校院所科技人員及學生、連續創業者、90后創業者、海歸創業者為代表的高端創 業人群,中關村科技創業者超過20萬人。以創新型孵化器為代表的“眾創空間”超過500家,其中創新型孵化器超過80家,在海外設立的創業服務機構超過 50家,青年創業工業超過20家,創業社區超過10個。
【創新示范】 擺成績:收入利潤稅收增速均超17%
在網站上購買一個微波爐,不用立刻付款,憑借自己過去的消費經歷,就能在京東打一張電子“白條”延期付款;小米智能手環記錄了每天的運動量,春雨家庭醫生則根據這些指標給出運動和飲食建議……這些都是傳統電商、金融、醫療健康行業與互聯網結合后的巨大市場前景。
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近年來,中關村在持續引領我們國家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方向,具體體現在:一是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互聯網 和大數據在不斷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百度改變了人們過去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百度投資的去哪兒網顛覆了傳統旅游業,58同城改變了傳統生活服務業等。二 是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緊密結合不斷催生新興產業。中關村總是率先出現新興產業,如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智慧醫療等等。三是制造業服務化的趨勢突顯。 中關村經濟結構特點就是微笑曲線兩端,即研發設計和營銷服務,中間的制造環節由其他企業代工。
小米是最典型的。空氣凈化器、路由器、電視……所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電器,搭載一款小米智能操作系統后,就能變成一系列智能化的家居產品。這個 系統的功能改進,也不再是工程師閉門造車,而是通過互聯網匯集成千上萬用戶的智慧,“眾籌”研發。憑借這樣的“互聯網思維”,小米已經涉足智能手機、電 視、路由器、機頂盒等多種智能設備領域。同時,小米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占據“微笑曲線兩端”,即研發設計和營銷服務,而中間環節則交由代工廠完成。剛剛過 去的2014年,約8000名員工的小米科技全年實現收入743億元,平均每11個人就實現一億元的收入。
在中關村,像小米這樣,以極少的人力撬動全球市場、資金和制造資源的公司還有很多。2014年,中關村實現億元收入所需從業人員56人,較 2013年少6人,較2008年足足少了36人。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關村示范區實現總收入3.57萬億元,比上年 增長17.2%;實現利潤總額2832.3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實繳稅費1867.3億元,比上年增長23.9%。明顯高于同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 和第三產業營收增速,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和第三產業營業收入合計的28.3%,對全市經濟形成較強帶動力。
除了擁有前沿技術,用互聯網思維和模式改造傳統產業、創造新興產業,往往是他們的“殺手锏”。
看舉措:中關村互聯網聯姻十大傳統產業《國家高新區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中關村示范工程》顯示,中關村將主要從以下方面支持跨界創新。一是實施十大中關村“互聯網+”產業創新工程。包 括智能制造、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與智慧物流、智慧建設與智能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環保、智慧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農業、智能硬件與智慧生活、互聯網教 育與文化傳播創新工程,加快互聯網、物聯傳感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融合發展。二是開展六大創新主體跨行業跨區域創新行動。重 點開展企業技術創新突破、行業智能裝備推廣、網絡互聯互通與信息安全支撐、產業鏈協同創新合作、新模式新業態培育、跨界融合人才培養與創業促進行動。三是 陸續出臺一批促進跨界融合創新的支持措施。組建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關村示范區、國家高新區以及部分跨界融合企業、產業聯盟組成的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工程 聯席會,組織中關村與其他高新區開展對接合作。
示范工程還將通過支持發展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支持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建設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平臺,鼓勵在產品設計、制造、銷售、采購、管理等生產經營各環節的跨企業跨區域協同合作與交易等具體方式來完成。
說目標:新興“高精尖”產業的發源地
通過實施互聯網跨界創新示范工程,到2020年,使中關村成為全球互聯網經濟前沿技術、解決方案、新興“高精尖”產業的發源地和離岸高端互聯網 服務的輸出地,互聯網跨界融合新興產業與全球同步發展。實現國家高新區產業整體向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發展,經濟發展方式完成向質量效 率型集約增長轉變。
【背景解讀】 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供有力支撐
日前,科技部黨組下發了《關于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要聚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 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明確要求:要實施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 程,加快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推動高新區提質增效;要實施“創業中國行動”,發展專業孵化器和創新型孵化器,探索基于互聯網、創客等新型孵化方式,提升專 業服務能力。
根據中關村示范區的資源稟賦和在國家高新區中的領先地位,科技部火炬中心確定了中關村開展的示范工程為“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和“國家高新區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中關村示范工程”。中關村也是首批22家開展示范工程的國家高新區中唯一開展兩項工程的單位。
此次實施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目的是在國家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引領中國創業走入新時代。在全國率先發布互聯網跨界融 合創新示范工程,就是緊抓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大機遇,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支持中關村互聯網信息技術企業主動與各行各業跨界合作,用好互聯網 思維和工具,做強互聯網跨界經濟,對全國高新區轉方式、調結構和促進產業化創新做出新示范。
通過實施這兩個工程,將進一步促進中關村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密切增強中關村與其他國家高新區之間的合作,發揮高新區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中的突出作用,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新貢獻。
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同志、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傅惠民同志到會并致辭。會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同志介紹了“創業中國行動”和“國家高新區創 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工作的總體部署。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同志介紹了兩個工程的主要內容。中國寬帶資本基金董事長田溯寧和36氪企業代表劉成城分別發 言。高新區代表發言后,正式宣布“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和“國家高新區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中關村示范工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