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創新創業從“小眾”走向“大眾”。
在擁有聯想、百度、小米等時代企業的“中國硅谷”中關村,一些“小人物”正在為自己的“小夢想”打拼。
創業,源自一顆“不安分”的心。
大學沒畢業的“80后”安徽小伙沈孟民,在老家當過代課老師,推銷過皮鞋,到湖北賣過挖掘機,去深圳又賠得一塌糊涂……
。玻埃保衬甏汗潉傔^,在互聯網創業風暴席卷下,剛過而立之年的沈孟民賣掉車,揣著4萬塊錢,一頭扎進中關村創客空間——車庫咖啡,尋找創業機會。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小企業家。草根創業過程中的艱辛我不感覺到很苦,我時常提醒自己不要錯過這一波浪潮。”在科技精英云集的中關村,農村出身、沒資金、沒技術的沈孟民選擇了堅持。
“剛來的時候,我就住在中關村附近一個洗浴中心,辦了張貴賓卡,一住就是一年半。平均下來每天30元,還包夜宵。之所以住這么便宜,就是想在北京堅持得更久。”
在選擇創業項目上,沈孟民想到了在iPad上開發固定電話的功能,起名telepad。由于不懂技術、不懂產品,他惡補各種知識、交各種朋友,與懷揣夢想的創業者們進行各種信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創業并非如此簡單可行。經過一段“折騰”,沈孟民的telepad構想終究未能實現。朋友提醒:何不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呢?
“我熟悉挖掘機,就想到把挖掘機和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也就是匯集挖掘機的位置、閑置時間,打造工程機械買賣租賃平臺,提高工程機械的使用效率。”
沈孟民再一次重組團隊、做產品原型、寫商業計劃書……2014年10月團隊基本成型,100多萬元的投資陸續到位。2015年2月以來,他們陸續開發上線“機友圈”“機手代班”等APP應用。
現在,孟民和他的北京田橙科技有限公司團隊租了房子,有了固定的辦公地點。可喜的是,挖掘小秘用戶在不斷增加,不少投資機構開始對他們感興趣。
“今年以來,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頻出,令人振奮。我們建議進一步簡化注冊審批流程,降低或免除初創企業的稅收。 放水養魚 ,扶持小微創客企業。”沈孟民說,他將在“雙創”洪流中,繼續“挖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