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創業的5個思維

日期:2015-12-28  來源:中國軟件網
[字體: ]

摘要:張國慶把中關村+創業的思維分為5個方面,分別是創業動力思維、要素集聚思維、創業生態思維、創新驅動思維和迭代創業思維。張國慶將將分上下兩部分展開探討,以下內容為張國慶關于前3個思維的闡述。
       創新創業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中關村創新創業更是炙手可熱,各地政府官員紛紛派駐中關村管委會的各處室掛職,全國各路創業者都到中關村來考察創業環境,可是大部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為探究其所以然,中關村創新研修學院副院長張國慶將圍繞中關村+創業的思維進行探討。張國慶把中關村+創業的思維分為5個方面,分別是創業動力思維、要 素集聚思維、創業生態思維、創新驅動思維和迭代創業思維。張國慶將將分上下兩部分展開探討,以下內容為張國慶關于前3個思維的闡述。
 
      1.創業動力思維

       創新創業之所以快速發展,一定有其動力系統,就像一列快速飛馳的列車,是因為其強大的動力機車驅動,現在高鐵可以達到時速350公里,是因為高鐵不只是 一個驅動機車,而是每節車廂都有原動力驅動。那么創業的動力系統是什么呢?如果希望支持和發展創新創業,必須找到和設計創業的動力系統,否則無論是政策還 是服務都將無從下手。張國慶認為創業動力系統應該分四級驅動的,下面,張國慶就逐級分析創業動力系統。
 
      1)資本驅動產業
 
      斯坦福大學認為創新創業就是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順便賺錢,賺錢是創新創業的目的,企業是創造利潤的社會主體,正如人家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 是耍流氓”,不以賺錢為目的的企業就是耍流氓!賺錢不僅是企業的目的,也是資本賴以實現保值增值的載體,因此,近年來創新創業者遇到的情況與以往不一樣 了,以往的創業者是用自己賺到的錢滾動發展壯大,而現在的企業是用自己的商業計劃書去資本市場先找投資,有了投資再實現商業計劃,所以,現代創業系統中資 本是原動力,而資本驅動的是什么呢?資本會第一關注什么呢?縱觀市場上的各類資本,我們發現資本是有產業傾向的,不是什么都投,而是投資自己做擅長的產 業,有的投資機構青睞IT產業,有的投資機構青睞生物醫藥產業,有的投資機構青睞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不一而舉。資本直接驅動的是產業,特別是政府如果希望 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在引進資本之前明確本地的產業定位尤顯重要。
 
       2)產業驅動企業
 
       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聚集,就會形成集群優勢。中關村科技園區經過27年的發展,已經聚集一大批戰略新興產業,中關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三個層次有所側重、重點突出地促進發展,形成“641”的產業培育格局,即支持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下一代互聯網、生物、軌道交通、衛星及應用六大優勢產業引領發展;推動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四大潛力產業跨越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高端發展。這些產業集群驅動了企業的發展,如在信息技術領域,驅動產生了以聯想、百度、方正、同方、曙光、大唐電信、 中星微電子、新浪等為代表的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移動通信、衛星應用等產業集群;在生物技術領域,形成了以科興、萬泰、百泰、樂普醫療、大北農、奧 瑞金等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在新能源與環保領域,形成了以華銳風電、碧水源、嘉博文、神霧熱能、中核能源、普能等為代表的能源環保產業集群;在高端 裝備制造領域,形成了以北車股份、北控集團、北方微電子、中科信等為代表的軌道交通、集成電路裝備等產業集群;在新材料領域,形成了以安泰科技、中材國 際、有色金屬總院、百慕航材、北大先行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因此,一個地區要想招商,必須先明確產業定位,通過定位聚集產業資源,才能產生或者吸引 相關產業的企業。
 
      3)企業驅動人才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有人說是先有人才后有企業,然而企業又是人才的驅動力,因為人才是可以自由流動的,但是企業是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動力系統。從中關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產業布局來看,不同園區因為自己的產業定位而吸引了一大批產業鏈上的企業,因為企業的聚集而吸引了大量本領域的人才。例如海淀園定 位于信息技術產業,在這里有8000家信息技術企業,聚集了120萬名產業人才,而大興區定位于生物醫藥產業,在那里就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生物醫藥企業落 地生根,例如以嶺藥業等,因此而聚集了一大批生物醫藥界的各層次人才。企業是人才的動力,哪里有某一產業的企業,就會聚集相應的產業人才。因此,一個地區 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關鍵是先培育或者引進相關的企業。
 
      4)人才驅動培訓
 
       各個企業都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地方政府和行業組織也高度重視人才培訓,可是如何培訓?培訓課程如何設計呢?這些問題看似是很難的問題,其實關鍵是看地方 上需要什么層次、什么產業的人才,是人才在驅動培訓。近年來,各類訂單式培養方案、實訓培養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等等層出不窮,原因何在?就是因為 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驅動人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而人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驅動教育和培訓。
 
      綜上所述,我們要搞清楚的邏輯是資本驅動產業,產業驅動企業,企業驅動人才,人才驅動培訓。
 
       2.要素聚集思維
 
       許多人都羨慕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為了全國創新創業的示范,可是有沒有人搞清楚,為什么會在中關村出現中關村大街,為什么沒有在朝陽區、豐臺區或者其他地方 出現呢?是偶然事件嗎?是巧合嗎?不是!絕對不是!而是要素聚集的結果!早在2009年,海淀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就定位于要素聚集,先 行先試!都聚集什么要素呢?那就看創業需要哪些要素。
 
      1)資金要素
 
       任何企業創業都需要資金,無論是起步時期的資金還是發展過程中需要的資金,企業的資金是命脈,特別是現金流,一旦斷裂,企業將面臨毀滅性災難,F代企業 的發展已經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金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這里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合適的資金。在中關村西區,從2009年開始就通過PE大廈聚集世界范圍內的各 類資本運用機構云集于此,任何創業企業如果需要資金,無需舟車勞頓,只需要在PE大廈里樓上樓下轉一轉,就可以找到適用的投資者。
 
      2)技術要素
 
       現在我們講的是創新創業,區別于傳統創業的一個要素就是技術含量,搞有技術創新的創業是中關村的一大特色,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是否有后勁的標志。習近平 總書記在2015年浙江考察期間就提出,創新創業關鍵是創新,不僅是技術創新,還要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為了讓中關村的企業能夠隨時隨地 的接觸到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海淀區花重金購買了一棟樓,盛情邀請中國技術交易中心落戶海淀西區,還建立了國際技術交易中心,通過技術交易讓企業迅速同步于 全球的技術創新步伐。
 
      3)人才要素
 
       前面已經談到人才與產業的關系,人才是企業的最重要的資產,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人力資本的重要性,特別是核心層的人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中關村依托中科院、農科院、清華、北大等數百所科研院所的人才資源,的確聚集了各類高端人才,這是地方園區和政府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無論哪里,要想發展必須先有人才。比如貴陽發展大數據產業,就是因為從北京派駐一位省級領導,帶去了北京的人力資源,使得一個偏遠落后的地區,幾年之內在大數據這一領域已經與世界同步了。
 
     4)品牌要素
 
      近年來,我們逐漸感受到了品牌的力量,許多人都知道,某國知名品牌的女士包,都是在中國生產,可是如果貼上某品牌標識,價格就會上漲幾倍甚至幾十倍。同樣的品質,同樣的材質,甚至是一條生產線下來的產品,有品牌和沒有品牌就是天壤之別。
 
      5)市場要素
 
       中關村原本是最大的電子市場,曾經我們認為市場不是高科技,刻意的將市場規模縮小,幸運的是電商來了,電商對傳統電子賣場的沖擊是毀滅性的,短短5年時 間,曾經有350萬平米的中關村電子賣場,現在僅存不到50萬平米,雖然市場不是高科技,但是我認為,任何產品最終要得到市場的檢驗,否則再強大的技術也 不能產業化,也不能變成生產力。
 
      6)渠道要素
 
       中關村的電子賣場就是當年的許多電子產品的渠道,任何產品只要進入渠道,就可以有很好的銷量,因此當年有專門的渠道大會,每次來的都是神州數碼、華勝天成、英邁國際等知名的渠道商,可是最近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賣場作為渠道被革命了。但是,大家仔細看啊年,渠道并沒有被革命,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由線下渠道變成了線上渠道。技術創新還需要與渠道結合,在渠道中驗證產品的客戶歡迎程度。
 
      7)場地要素
 
       2015年以來,創客空間成了一個時髦的詞匯,就是因為創客空間解決了初創期企業的場地問題,因為小企業發展速度快,人員變動大,如果讓企業正常的租用寫字樓,企業比較難操作,租大了浪費,租小了不夠用。越是產業聚集地,創業場地越緊張。
 
       中關村之所以能夠成就為今天這樣,是因為要素聚集,其他城市和地區如果希望發展地方上的創新創業,應該研究如何聚集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相關要素。
 
       3.創業生態思維
 
       椰子樹之所以在南方繁榮生長,而無法在北方生存,是因為南方的生態系統適合它的生長,創新創業同樣如此,單獨將一個大企業引進到一個地區,無論如何,他 也無法生存和發展。而是需要為企業的發展營造創業生態系統,自然而然的,就會有各種商業物種在這里繁衍生息。
 
      1)政策環境
 
       政府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營造適合當地創新創業的氛圍,通過政策選擇產業,選擇企業,選擇人才,政策是指揮棒,是風向標,政策指引到哪里。因此如何制定 政策就成為關鍵因素,特別是政策性資金,是起到引導作用,一定要用在合適的位置,而且要有放大效應,原來很多政策資金都是直接給中小企業,結果發現效果不 明顯,而且容易造成不公平,后來修改為支持平臺和服務機構,立即就感覺到政府資金的杠桿作用了,不僅能夠調動社會力量服務企業,而且能夠將政府資金與社會 資金融為一體。
 
       2)產業鏈
 
       企業的發展需要上下游產業鏈的支撐,如果在一個區域內實現了產業鏈整合,這里的企業將能夠享受到生態系統的豐澤,例如浙江永康小五金產業,在這里任何一 個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都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任何企業都無需擔心客戶需求無法滿足,也無需擔心產品生產不出來,只要客戶有需求,可以在極短的時 間內形成生產能力,就是因為產業鏈整合完畢了。
 
      3)服務體系
 
      創新創業不僅是企業的事,更不僅是政府的事,就像一部電影,絕對不是只靠演員和導演就夠的,是一套完整的體系在完成完美的電影制作。同理,創業需要系統服務,從工商注冊到稅務財務,到市場營銷、品牌策劃、產品銷售等等各個環節,需要系統的建立完整服務體系,才能發揮地方的產業優勢,建立細分產業方向的新興科技園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