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創新改變命運——“一帶一路”引領中關村醫療企業走向國際“健康路”

日期:2017-04-28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上世紀90年代碩士畢業后,趙毅武走上了創業道路。如今,他的企業納通醫療集團已在海內外擁有20余家子公司,在芬蘭、德國等地擁有自己的醫療器械加工企業,專注骨科內植入物領域的創新研發。

這樣的故事在中關村并不鮮見。很多企業具備與生俱來的國際化基因,中關村也一直在政策和配套保障方面支持企業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為企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和動力。

從“電子大賣場”到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近30年的發展升級讓這片土地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改變著許多人的命運。

20年前的康穎還是北京一所中學的生物教師,如今她是諾詩康瀛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老總”,“公司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技術與國際市場上的大牌公司相比,我們已經實現了超越。”

從2002年初創時靠代理國外產品的銷售型公司,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康穎說,科技創新、走國際化道路是諾詩康瀛發展的核心。

“我們2005年在德國設立了研發實驗室,2012年北京實驗室獲得歐盟免疫移植配型實驗室資質認證,出具的檢測報告受到國際認可。2017年初,公司中標奧地利國家骨髓庫HLA 分型檢測任務,為歐盟國際項目提供大樣本量的基因測序服務和大數據分析服務。”康穎說。

在一貫支持企業走國際化發展道路的基礎上,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于2016年3月成立,以市場運作的方式建立企業“走出去”的合作共同體,目前已覆蓋企業242家,與“一帶一路”沿線25個國家進行了對接。

國際化人才是企業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關鍵一環。最近,康穎通過該促進會啟動的留學生“藤蔓計劃”,希望找到更多合適的人才,促進公司的技術成果更好地走向國際舞臺,讓“中關村制造”的先進生物技術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世界養育中國、中國回饋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促使中國企業家的努力見證了“民心相通”的人文內涵,這一點在醫療健康領域尤為明顯。

去年底的“2016年健康快車斯里蘭卡光明行”,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眼科醫生們在三周多時間內完成了503例白內障手術。當患者眼上紗布揭下的那一刻,呈現在他們眼中的是通過中關村自主研發人工晶體看到的世界。

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鐘勇說,與往年援外手術還要大量使用進口耗材不同的是,這次使用的全部是愛博諾德生產研發的非球面可折疊人工晶體,改變了以往中國援外手術主要使用進口耗材的局面。手術設備除顯微鏡和超聲乳化儀外也全部使用國產。

對于醫療科技企業來說,這條國際“健康路”已初見形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支撐康穎和趙毅武這些企業家的是過硬的技術和創新的土壤。

北京市海淀區區長于軍說,“一帶一路”為中關村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近期,海淀區將著力推動與沿線國家構建“一帶一路”創新鏈、產業鏈和園區鏈,讓中關村的創新成果飄香“一帶一路”國家,也為廣大高科技企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