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開了一場熱鬧的企業和科研成果對接會,企業需求和科研成果對接上并開始“熱戀”后,卻發現科研成果要想進入大規模生產,企業資金、人才、設備、營 銷體系都成問題,科研成果還是難以落地。日前,基于159家由高校、科研機構組成的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同時 推出全國首個“科技成果轉化成熟度”指標,能夠在為企業、科研成果“牽線”前進行系統化的分析、評估,從而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的成功率。
要想通過項目篩選,成為平臺向企業推薦的待轉化科研成果,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需要經過“技術創新基因”、“轉化支撐要素”、“職業專家意見”等42 項指標的評估。要想成為科研成果的“落地方”,企業也并非有錢、有場地就能入選,而是要經過“戰略嚙合程度”、“技術融合能力”、“企業家推動力”等一系 列評估。
目前,中關村天合轉促中心自主開發的這套專業化科技成果市場轉化成熟度評價體系,已經接到了上海、承德等地企業的合作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