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中關村(8.50,-0.020,-0.23%)國 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中的引領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 劃》)于8月30日正式發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計劃(2016-2018年)》原文
實施重點園區建設工程
構建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
《計劃》明確,充分發揮中關村示范區科技創新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作用,聚焦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河北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北京新機場臨空 經濟合作區、河北張承生態功能區4個戰略合作功能區以及保定等若干個產業項目承接地,構建要素聚集、資源共享、產業上下游高效銜接、互利共贏的園區鏈。
(一)加快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建設
推動中關村示范區和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等政策整合集成,共同在園區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吸引集聚、金融服務、投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和改革創新,圍繞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建設高水平的研發轉化和制造基地。
(二)推動北京中關村(曹妃甸)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建設
支持中關村各類創新資源向曹妃甸開放共享和輻射集聚。支持中關村科技金融等機構在曹妃甸建設分支機構,完善曹妃甸科技服務體系。支持中關村企業積極參與 曹妃甸萬噸級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唐山循環經濟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在曹妃甸重大工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民生項目領域的應用示范。 支持下一代互聯網、海水淡化、激光顯示、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通用航空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曹妃甸布局,構建新興產業集群。
(三)支持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建設
發揮市場機制,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制造、新型顯示等中關村企業積極參與新機場建設,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航空運輸、民 航綜合服務、物流配送服務等水平和能力。支持中關村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航空服務、現代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保稅、航空金融等領域企業的集聚發展,加快形 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支持河北張承生態功能區建設
推動健康、旅游、數據存儲、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等生態友好型產 業到張承發展。重點支持張北云計算基地、承德大數據產業基地等園區建設。支持中關村延慶園與張家口圍繞冬奧會建設零碳排放試驗區及能源互聯網產業示范區, 推動節能環保、能源互聯網、體育旅游、會展商務等產業集聚發展。
(五)發揮市場作用,支持若干個產業項目承接地建設
支持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建設,通過資本、管理、人才、服務輸出等協作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協同創新平臺。發揮市場作用,鼓勵中關村企業根據自身發展實 際,結合當地資源稟賦,通過投資共建、參股、并購、授權委托、品牌輸出等多種方式,在石家莊(正定)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等多 個合作共享平臺和項目承接地發展。
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共筑區域高精尖產業主陣地
《計劃》明確,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節能環保及新能源、現代交通等產業,支持中關村(8.50,-0.020,-0.23%)企業開展示范應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一)推動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
發揮中關村大數據研發服務及天津裝備制造優勢,依托張家口、承德等地自然資源和成本優勢,推進大數據產業在京津冀區域內的合理布局,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 委支持,共同建設全要素支撐、全鏈條發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性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支持中關村企業跨區域開展大數據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創新、打破人才培養 的地域限制、搭建技術交流平臺、開展大數據應用成果的孵化與轉化,推進京津冀政府部門及重點行業數據資源的集聚、交換與協同。
(二)促進智能制造與新材料產業協同發展
推進津冀企業與中關村企業聯合探索“北京研發-網絡設計-異地制造”模式,加快建立以制造研發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工程數據與網絡服務中心為重要支撐的制造業創新網絡,推廣以自主可控軟硬件系統為支撐的“工業4.0(2768.60,-3.150,-0.11%)”智慧生產模式、大規模生產線新型工業機器應用等。支持中關村新材料企業在天津濱海、唐山(曹妃甸)等地建設集新材料研發、中試、生產于一體的產業化基地,搶占新材料研發、生產及應用制高點。
(三)推動智慧醫療示范應用
支持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建立遠程數字病理、第三方影像中心等,建設覆蓋京津冀遠程醫療網絡和健康服務平臺,開展互聯網健康管理、慢病監測等服務。支持企業 與津冀醫療機構共建分子醫學影像工程技術與應用聯合實驗室、基因檢測服務實驗室等,共同開展分子醫學影像、基因檢測等應用示范,帶動精準醫療及相關產業發 展。
(四)推進區域智能交通一體化發展
支持中關村企業整合公交一卡通、車輛、紅綠燈、道路監控等數據資源,結合氣 象、環境、人口、土地等行業數據,建設交通大數據。支持汽車電子、車聯網、船聯網等技術廣泛應用,加快交通大數據和智慧出行服務模式創新,促進公路、水 運、城市交通等方面實現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支持關鍵零部件、通信信號、運營服務等領域的中關村企業參與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應 用和京津冀區域充電網絡建設,推廣分時租賃等運營模式。
(五)服務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結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在鋼 鐵、水泥、石化等領域,支持中關村企業開展工業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工業能量系統優化等技術服務,聯合開展煙氣脫硫、脫硝、除塵及燃煤效率提升、煤炭 清潔利用、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技術示范應用。支持中關村企業開展建筑節能技術的集成應用和智能化改造工程,在延慶、張北等有條件的地區推廣分布式能源、風 光儲輸及智能微電網示范工程。實施京津冀人才圈建設工程
推進高端人才集聚和跨區域創新創業
《計劃》明確,聚焦重點合作園區,積極促進人才交流和聯合培養,完善跨區域人才服務網絡,努力實現京津冀人才支持政策相互銜接、工作體系相互對接、資源市場相互貫通、發展平臺相互支撐、體制機制改革相互促進,不斷增強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一)共同集聚高端人才
推動北京市“海聚工程”、中關村(8.50,-0.020,-0.23%)“高 聚工程”與津冀高端人才吸引政策交叉覆蓋,支持入選人才和團隊在京津冀三地工作和創業。加強中關村海外聯絡處的作用,為京津冀三地吸引高端人才和對外投資 提供服務。支持高校院所、園區、孵化器、海創園等與津冀機構合作,共建海外人才創業園或投資基金,吸引海外高端人才開展跨區域創業、聯合承擔重大項目,合 力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二)共建人才服務體系
共同建立京津冀高級專家數據庫,搭建三地高層次人才資源交流共享平臺。建立京津冀人才圈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三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青聯、社會組織等舉辦人才招聘、沙龍、研討會、論壇等活動,促進人才互動交流。
實施金融服務一體化工程
推動三地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有機銜接
《計劃》明確,深化金融與科技融合,逐步在重點合作園區建立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科技金融組織體系、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
(一)聯合推動科技金融政策對接與創新
推動中關村先行先試金融政策體系與津冀重點合作區域金融政策對接。聯合研究在重點合作園區開展促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發展的稅收政策,開展債券品種創 新、小額貸款公司跨區域經營等試點。積極支持商業銀行在中關村設立信貸專營機構或特色支行,創新業務模式,為重點合作園區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依托中關 村大數據、互聯網領軍企業,推動建設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數據交易、信用信息、行業預警監控等第三方平臺,服務三地互聯網金融企業。
(二)聯合搭建多渠道融資體系
進一步發揮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通過與津冀設立協同發展子基金,支持重點合作園區新興產業發展和創新創業投融資體系建設。推動京津冀區域 股權投資機構開展合作交流,支持國內外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在重點合作園區集聚發展。鼓勵各類銀行在重點合作園區開展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 貸款、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融資產品創新,支持企業通過并購、信托、債券等進行融資。
(三)聯合營造良好信用環境
支持中關村信用服務機構與津冀信用自律組織開展合作,在重點合作園區搭建京津冀企業信用平臺,加強信用產品和服務市場的培育與發展,探索信用聯動、信息共享的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