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九個“率先”引領科技創新

日期:2011-12-2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字體: ]

  本報訊(記者馬北北)12月20日,北京市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向媒體介紹了2011年中關村示范區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九個“率先”。 

    一、率先實現政策突破,推進實施了“1+6”系列先行先試新政策。中關村搭建創新平臺,建立了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創新組織模式。中關村在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中央單位股權激勵審批方案、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體制、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實施6項新政策,初步形成了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

    二、作為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率先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三、率先建設人才特區。《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行動計劃》,提出了6大建設工程,10項具體扶持政策。北京市共引進“千人計劃”入選專家467人,占全國入選總數的28.2%,227人入選了“海聚工程”。2011年中關村人才特區引進海內外人才1962人,其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36人。

    四、率先建立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市會商工作機制。目前已梳理了全市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160個,建立了“直通車”等科技重大專項、科技計劃項目的推薦渠道。

    五、率先開展了促進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試點。軍隊采購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超過20億元。與軍事醫學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軍地共同出資12.2億元支持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鳳凰工程)項目建設。

    六、率先啟動了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建設。

    七、率先提出了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進一步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作用。中關村目前編制了科學城發展規劃,中科院、北大、清華、北航、航天科技、中航工業、電子科技等35家高校院所和中央企業,開展了37個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產業創新園項目建設,其中12家單位項目已開工。未來科技城依托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基地。

    八、率先建立了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資金統籌機制。中關村2010年統籌資金支持159個重大項目,安排資金59億元;2011年共支持四批重大項目超過300項,安排資金100億元。

    九、率先制定和實施了《中關村示范區條例》,完成修訂和新制定32項配套政策文件,完善貫徹落實條例的政策體系,從制度層面保障了示范區各項任務的順利推進。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