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示范區規劃面積將從232平方公里擴大到480平方公里,為示范區創新發展拓寬空間。記者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中關村指數2012”發布會上了解到,示范區將在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后實施上述規劃內容,并繼續推出5條新的先行先試政策。
“中關村指數2012”今天在中關村論壇年會上發布,項目總負責人趙弘表示,中關村已成為我國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勁的區域,在過去20多年的發展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趙弘同時指出,目前中關村形成了“一區十園多基地”的多元格局,但距離“產業集群化”、“園區集約化”的要求還有差距。
中關村管委會經濟分析處處長劉衛東透露,示范區目前調整空間規劃布局和范圍的方案已進入國務院審批環節,批復后,中關村規劃面積將從232平方公里擴大到480平方公里,為示范區企業未來的創新和產業發展大大拓寬發展空間。
根據“中關村指數”顯示,未來中關村將加強空間資源整合,統籌“一區十園多基地”的功能與產業定位,建設一批差異化定位、集群特征明顯、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園區或基地,避免區縣之間、各園區之間的無序競爭。中關村還將依托特色園區,培育若干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重點在“兩城兩帶”聚集研發、總部等環節及部分高端制造,同時促進更多高端科技成果在遠郊區縣的園區或基地落地轉化,形成中關村及首都新的經濟增量。
劉衛東介紹說,示范區目前機制體制和政策優勢不斷增強,在“1+6”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后,5條新的先行先試政策也有望在國務批復后實施。他表示,這些先行先試政策,機制體制建設為下一步中關村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和機制保障。
劉衛東還在發布會上分析了中關村示范區的經濟形勢走勢。“如果在國內外形勢不會有大的滑坡和大的惡化的話,年底整個示范區的發展應該能夠實現18%到20%左右的快速發展。”劉衛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