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召開的國 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 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科教智力資源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目前已經形成我國規模最大、業態最為豐富的現代服務業集群,服務經濟轉 型和產業升級。中關村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此提供了很好的實踐佐證。
利用大數據實現效率大提升
如 果您是倉庫保管員,加濕器和花生米,在傳統的物流管理中肯定不能存放在一起。但是,京東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購買習慣后發現,購買加濕器的顧客往往喜歡購買 花生米。因為購買加濕器的用戶也可能生活會更悠閑,在網購時也會偏愛購買零食,而花生最受青睞。據此,京東改變了倉庫中按品類、品牌擺放的傳統做法,把加 濕器和花生米這兩樣毫不相關的貨物擺放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庫存取貨效率。
不僅僅是在倉儲領域,在配送領域,京東利用大數據能夠將最 合適配送員與相關任務自動匹配,大幅提升配送效率。在大數據系統中,所有用戶的地址都會在系統中形成一個個點狀數據,相應地,每個配送員會根據他們配送過 的點狀地址形成一個不規則的片狀數據,形成配送員的熟悉區域。此后,一旦相關區域的用戶提交訂單,系統就會把訂單分配給最熟悉這個區域的配送員。
率 先在全國布局大數據產業的中關村,已經成為大數據創新資源中心,目前擁有與美國硅谷大數據產業同步發展的先發優勢。中關村以大數據產業作為移動互聯網、云 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和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的突破口,以大數據創新推動產業和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作為關鍵切入點,聚集全球大數據創新資 源,引進和孵化出了一批掌握大數據關鍵技術的領軍企業,催生了百度、京東、用友、曙光、天云、中金數據等100余家大數據企業和一批成熟商用解決方案。
2013 年,北京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6%。其中,在中關村的帶動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實現增加值1749.6億元,增長 7.2%。中關村以信息服務和科技研發為特征的高技術服務業有力支撐了首都服務業比重的增加和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專家認為,大數據等軟件產業第一解 決了大學生就業,第二不占資源,不耗電、無污染、無原材料進出,編程之后刻完盤走人,這是有廣闊未來發展前景的好產業。
利用新工藝提升節能水平
神 霧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高科技節能技術公司,其創始人吳道洪對于節能市場的企圖心源自于他的一項技術,即“蓄熱式燒嘴技術”。該技術可以讓燃料充 分燃燒,同時阻止燃燒產生的熱量被白白排放到空氣中,從而達到重復利用的目的,最終可以達到節能30%-70%的效果,而且還具有減少二氧化碳和煙氣中氧 化氮排放的功能。
有資料顯示,每創造1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的消耗是世界平均消耗水平的2倍多。如今,傳統技術已經不能支持中 國目前和今后更大規模的經濟發展,主客觀都需要利用新的技術創新和結構轉型,來穩增長、調結構。中關村近幾年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在煙氣脫硫脫硝、大氣 監測等領域優勢明顯,已經聚集了國電龍源、博奇電力、大唐集團、國電清新和雪迪龍等一批在國內處于龍頭地位的企業。中關村環保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王彤說, 近幾年中關村示范區整體技術交易額占全國的近三分之一,近70%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其中20%是節能環保技術。節能環保產業不僅成為中關村的第二大產 業,中關村技術輻射和服務全國,將為單位GDP能耗降低發揮積極作用。
創新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生產性企業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中關村近年來不斷創新金融生產性服務。金融租賃、保險經紀等作為創新成果,正在深入到技術和產品研發、制造、銷售的全過程當中,助力區內企業發展。
“為 幫助生產性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我們獨創了經營租賃,比如,一個生產醫療設備的企業,原來是直接把設備賣給醫院,現在醫院改制后,不愿意在購買新的設備,生 產企業把設備賣給租賃公司,生產企業由原來賣設備改為賣服務。租賃公司主要是解決生產性企業的資金問題,同時,企業還可以獲得兩塊收入,一塊是賣設備的收 入,一塊是服務收入。”中關村租賃總經理何融峰說。
于2013年5月正式運營的中關村租賃公司累計投放近12億資金,服務近20家企業,有效解決其資金緊張問題。據介紹,公司業務主要包括集群租賃、創投租賃、經營租賃和風險租賃,成為推進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重要新型金融工具。
“新 產品、新技術是存在風險的,為轉移風險,利用保險手段控制和轉移科技創新風險,可以增強使用單位購買和使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信心。如果首臺套在運 行中出現問題,需要維修和退換的由保險公司來賠付,能夠分擔制造業在首臺套上的風險。”長城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熊微觀說。
據熊微觀 介紹, 2011年清華同方為其地鐵安全屏蔽門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投保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質量保證保險”,該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質量”事故,被 使用單位要求維修和更換零配件等。在這起案例中,投保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相關保險,由企業承擔的保險費用為12.6萬元,彌補了超過百萬元的損失。
購 買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責任險、新技術新產品質量保證險等新型險種,是保險分擔制造業“試錯成本”的有效辦法。中關村不僅在全國率先建立國產首臺 (套)設備保險機制,中關村管委會還出臺了《新技術新產品(服務)應用推廣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于企業購買保險的支出,政府財政將予以最高90%的資 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