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近日表示,為吸引國際科技創新人才,中關村將試點移民入籍、華裔卡、外籍人員臨時身份證等制度。
![](http://www.chinaqw.com/2015/1204/201512493140.jpg)
具體而言,中關村將開展四項試點:
第一,試點移民入籍制度,使獲得永久居住資格的人員入籍更加便利;
第二,試點華裔卡制度,由于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對于原籍是中國的僑胞,將參考其他國家的可享受永久居留等形式;
第三,試點外籍人員臨時身份證制度,例如居住6個月以上能獲得臨時身份證,可享受在華便利服務;
第四,第四,試點境外高校學生到中關村實習。
此外,中關村還將完善一系列居留簽證制度。
![](http://www.chinaqw.com/2015/1204/201512493210.jpg)
1、完善永久居留制度。采用市場化人才的引進機制,利用積分制,方便外籍人士進行選擇,并在中關村組建聯合的辦理機構,簡化程序。
2、完善外籍人員工作簽證和私人事務簽證制度。讓外國在華留學生,能進入中關村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創新創業活動。
小僑說:
得知此消息后,小僑第一時間聯系到中關村管委會,以期了解試點政策的詳細內容。
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這些試點政策的實施細則正在研究修訂之中,不久后將正式出臺。相信此舉將為國際科技創新人才到中關村發展提供更多便利。
解讀一:外籍華人對中國居留政策有何訴求?
![](http://www.chinaqw.com/2015/1204/201512493258.jpg)
中國現行的“永久居留證”制度,即“中國綠卡”,素被稱為“全球最難申請”。截至目前,獲得中國“綠卡”的外籍人士數量不足萬人。
縱觀海外,華僑華人總體數量已經高達6000多萬人,華僑華人專業人士群體接近400萬人,是目前中國在海外招才引智的重要對象。因此,中國“綠卡”制度的改革,也是海外華人的關切所在。放寬“綠卡”門檻,出臺更為便利的居留政策,成為眾多海外華人的心聲。
解讀二:試點政策在其他國家是否有先例可循?
以“華裔卡”為例,中國鄰國印度就曾為吸引海外人才推出了“印度裔卡”(PIO)計劃和“印度海外公民證”(OCI)計劃。
據媒體報道,海外印度人才持有“印度裔卡”或“海外公民證”持卡者在購房、醫療、社會保障、所得稅、貸款額度、風險投資基金的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都有“本土公民待遇”,但不享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利。
印度這一舉措解決了海外印度裔人士多層次的要求和國家吸引人才的需求。截止到2010年,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印度已經發放了400萬張“海外印度公民證”和700萬張“印度裔卡,共1100萬張,極大地促進的海外印度人才的回流與環流。
解讀三:為何選擇在中關村試點?
![](http://www.chinaqw.com/2015/1204/201512493326.jpg)
中關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有中國“硅谷”之稱,是內地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僅2014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超過1.3萬家,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占全國40%以上。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介紹,當前,在中關村200萬創業人員中,外籍和海歸人員占比僅為1.5%;而在美國硅谷,從業人員則有36%來自海外。因此,選擇在中關村開展外籍人才管理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