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北京中關村吸納國際精英人才局面指日可待

日期:2016-03-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

優秀技術人才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為寶貴的資源。作為中國創新創業發展最前沿的北京中關村,先行嘗試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的便利政策,引發海內外科技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從3月1日開始,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正式實施,外籍高層次人才不受年齡限制,可直接申請在華永久居留,而且申請手續更簡便,審 批時限大幅縮短。這一新政表明,北京市有關部門降低了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華工作和生活的門檻,更加有利于廣泛地吸納國際高層次人才。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國際人才研究專家王輝耀表示:“實施此類高層次人才海外引進的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中國‘精英型’海歸的回流。”

  中關村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國外創新技術人才和投資具有強烈的引進需求。但在以往,這種對人才的渴望并未及時滿足,引進措施上往往慢半拍、遲半步。

  在海外高端人才引進方面,被譽為中國硅谷的中關村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數據表明,中關村一年創投金額占全國40%,共有約200萬創業人員,其中外籍和海歸人員占比僅為1.5%。而在美國硅谷,從業人員至少有36%來自海外。

  中國高速的經濟發展,一方面渴望外國投資者、高科技人才助力推動;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綠卡設定高門檻,給向往中國者帶來種種不便。很明顯,過去這種政策上的落伍和短視,已經成為影響經濟加速發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當今世界,各國均把人才競爭擺上重要日程。例如印度已經發放400萬張“印度海外公民證”和700萬張“印度裔卡”,極大地促進了海外印度人才的回流。歐盟也出臺藍卡計劃,與美國的綠卡制度相抗衡,目的在于大量吸收歐洲技術移民返回祖國工作。

  相比發達國家而言,中國的高層次海外人才留華比例較低。資料顯示,自2004年中國實行綠卡制度,到2011年底,持有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僅有4752人,年均發放量248張,比起60萬外籍常住人口來說,僅是冰山一角。中國由此被稱為“全球最難申請綠卡”的國家。

  中關村人在發展中逐漸明白,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誰能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誰在競爭中才能占據不敗之地。他們多番呼吁政府部門,降低海外人才留華的制度門檻,敞開大門吸引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此次推出外籍人才可直申中國“綠卡”新政,應該說是政府高層部門的積極回應,而且在政策上較以往有較大寬松,尤其專門推出針對外籍華人的舉措, 更引人關注。譬如,外籍華人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在中關村企業連續工作滿4年、每年在中國境內實際居住累計不少于6個月,可以直接申請在華永久居 留。

  外界評價,這些新政表明中國將把發展的目光投向全球,將激發外籍華人回國創新創業熱情,推動外國專家踴躍來華工作和生活。

  應該看到,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才的打拼顯得格外重要和迫切,對外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個性化,需要世界各國專家來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次新政的制定和實行,可以表明吸納國際人才局面指日可待,中國有望成為世界優秀人才創新的熱土。

中關村有幸成為此次新政的先行先試者,承擔著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試驗重任,令人期待在新的拼搏中再勝一籌,引領全新的發展勢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