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資料 > 正文

北京經濟增長中關村貢獻兩成

日期:2012-03-06  來源:北京晨報
[字體: ]

 根據市統計局初步核算成果,2011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16000.4億元,比上年增長8.1%,而中關村示范區增加值完成3062.6億元,同比增長17.1%,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24%,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1%。高新技術企業去年實現總收入19278億元,同比增長超兩成,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連續3年保持20%以上增速。這是中關村在去年實現的驕人成績。在這些成績中,“創新發展”這四個字成為中關村發展的核心動力。

  扶持初創企業

  政府年投百億

  “對于那些懷揣改變世界夢想的團隊,我們要支持!”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的這句話,表達的是對那些創新型科技企業的一種態度,他們的科研成果關系國計民生,而又往往資金乏力。而這種支持說的并不是一句空話,“砸”向這句話的是分量是,每年100個億。

  “擔任管委會主任這幾年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海外歸來的創業者們,幾年下來卻沒怎么成長,我百思不得其解。”郭洪最后找到了答案,“他們帶著創業的激情和科技項目,抱著一腔報國的熱情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第一桶金的啟動資金是個難題。”郭洪說,創業團隊必須花上兩三年時間搞研發,這期間“顆粒無收”,但一旦上市就是上億的盈利。“這個過程中,銀行貸款不太可能,如果堅持不到盈利,則要么倒閉,要么出讓股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這時,政府支持一把,有助于創業團隊的長遠發展和方向的把握,而這樣的一致性是普通投資人做不到的。”

  轉化科技成果

  去年290項獲支持

  轉化科技成果,不讓有價值的科研成果扼殺在搖籃中,而是通過產業化走向實際應用,離不開一個“錢”字。“十二五”期間,北京每年安排100億元統籌資金,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配套項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2011年,統籌安排的政府資金100億元支持了290個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

  我國首臺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機器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之一,空心釘固定手術是治療這種病的主要方法。“如果釘子沒打好,重新打會破壞植入點附近的骨質,對于病人身體恢復影響很大。”北京積水潭醫院主治醫生王現海介紹說,我國每年都有病患者因為股骨頸手術失敗,導致股骨頭壞死而癱瘓或死亡。

  一臺骨科導航機器人的出現則解決了這樣的難題,釘子的植入精度達到1.5毫米以內,一次成功率100%。這臺機器人由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天智航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像“天智航”這樣研發出醫療機器人的企業,全球目前只有5家。

  科研團隊在攻關后,產業化需要的3000萬元資金卻成了大難題。在中關村創新平臺成立后,政府統籌資金向“天智航”股權投資2000萬元,政府資金的代持主體中關村發展集團用自有資金跟進投資500萬元,困境破解。現在,機器人產品已在積水潭醫院、解放軍301醫院和昌平區人民醫院等投入使用,近幾年還將推廣到全國,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