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資料 > 正文

年輕的中關村

日期:2012-07-13  來源:《中關村》
[字體: ]

 幾十年前,一部名為《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的電影,曾經風靡全國,講述的是山西農村一群年輕人興辦水電的故事。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村里的年輕人》,講述的則是北京中關村(5.97,0.01,0.17%)幾位年輕的知識精英創業創新的故事。無論是《美團網(微博)的兩張“王”牌》中的CEO王興和副總裁王慧文,還是北京數碼視訊(16.830,-0.16,-0.94%)科技集團副總裁張剛,抑或是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辛自強,以及中關村航天城《為“神九”飛天工程護航的年輕人》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年輕,充滿了創新、創業、創造的活力。

  當然,這種“年輕”的感受,我們從“經濟”版《朱立南:執掌聯想巨輪的“少帥”》、“科技”版《劉燕生:建筑節能的踐行者》等文章中也能讀出來。

  中關村作為中國知識經濟的制高點和策源地,的確是年輕人的天下。這是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70多所高等學府,每年從這里走出10多萬共和國的棟梁人才,他們當中許多人就留在了這里就業、創業;這里有聯想、方正、用友、百度(微博)、新浪等兩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80%以上員工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這里有2500多家年輕“海歸”人員創建的高科技公司,據統計約占全國“海歸”人員的45%。

  俞敏洪(微博)、王文京(微博)、楊元慶、郭為(微博)、張朝陽、李彥宏、鄧中翰、馮軍(微博)、尹衛東、張亞勤(微博)、盧正剛、雷軍(微博)、嚴望佳……這些中關村土地上生長出來的青松翠竹,以及我們“封面故事”中的那些百花叢中的幾朵,他們代表了中國的希望和未來。

  演繹中國故事的主角從掄鎬頭和架設電線桿的山西農村青年,到運用頂尖智慧架設中國未來與希望的中關村年輕創新者,生動地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和中國的進步!

  年輕,未必體現在年齡上。當你看過“教育”板《柳傳志:盡量把事情想清楚再創業》,“聯想”到這位老帥經濟危機之中二次出山的壯舉;當你讀完“文化”版《張寶章:情駐西山 史寫海淀》,了解到一位80高齡的老政協主席為北京西山文化筆耕奔走的事跡,誰能說他們胸中沒有一腔年輕人的熱血呢?

  的確,中國正處于從傳統工業經濟向現代知識經濟的蛻變過程中,中關村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領軍方陣和前沿陣地,從事的是一項偉大而年輕的事業。

  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年輕的中關村!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