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資料 > 正文

中關村和硅谷的距離:4%和85%的差距

日期:2012-09-23  來源: 中國產經新聞報
[字體: ]

 差距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中國與世界最先進生產力間的距離

  在我國搜索引擎市場份額占到80%的百度占全球市場份額不到4%,而谷歌卻占85%,這或許是具有“中國硅谷”之稱的中關村(000931)與硅谷間差距的最好寫照。

  “中關村距離硅谷,距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中心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弘在近日舉辦的“2012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明確指出,中關村企業很多,但知名企業比較有限,即使是品牌企業,“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市場份額距離全球性行業領軍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反映企業最具核心創新力的發明專利來看,中關村和硅谷間的差距也很大。2010年惠普和應用材料這兩家硅谷企業所申請的PCT(國際專利)數量之和就相當于北京市全市企業的70%。

  總體上來看,趙弘認為,“中關村的科技創新更多是處于追趕、追隨性的成果,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少,這些成果大多是漸進性的創新成果,而能夠打破行業原有格局的突破性創新成果少。”

  中關村,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創新發展的排頭兵,與硅谷間的差距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中國與世界最先進生產力間的距離,也意味著我們的改革與中國特色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間的距離。

  兩者間的差距除與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外,趙弘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也與我們的體制有關,“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有很多體制不適應,我們建立高科技園區,就是在一個不適應的大體制下建立一個適應的小環境。”

  “經過20多年科技園區的發展,中關村在逐步形成一個適應高科技發展的政策環境,但目前改革到了一個關鍵期,許多改革到了園區層面上,已難以有更大的突破。”趙弘說。

  中關村,這條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我國第一家高科技園區,并率先實施了科技金融、股權激勵等創新政策。這些先行先試政策解放了生產力,迸發了活力,中關村也因此成為我國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勁的區域。

  中關村管委會經濟分析處處長劉衛東指出,中關村示范區通過20年的發展,產業規模從1988年只有40億的總收入發展到了2011年底將近兩萬億的收入。改革開放以后政策體制和政策環境的驅動是中關村前20年發展的主要源泉。

  據統計,即使在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并不是很寬松的大背景下,中關村創新創業的活力依然非常強勁:全年新辦企業達到4243家,有453家企業達到倍增,有100家企業進入億元俱樂部,即從幾千萬跨入億元的門檻。

  但趙弘認為,先行先試到了一定階段。中關村很多政策已經探索了很多年,很多政策的突破又面臨國家整體大的環境制約。中關村的體制探索與我們國家整體推進市場化過程、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又難以分開,這些問題是我們建設世界一流園區繞不開的問題。

  “比如,我國金融體制依然不適應國內經濟的要求,不適應高科技發展的要求,我國的銀行體系還是國有銀行占主導地位,民營銀行和民營資本并不發達。”趙弘說。

  為了實現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緊密結合,中關村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建議于近期得到了批復,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委與北京市政府皆表示,將把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成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據悉,部市聯合的各項先行先試政策將相繼出臺。

  據劉衛東透露,另有5條新的先行先試試點政策有望于近期得到國務院的批復。“這些先行先試政策和機制體制建設為下一步中關村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和機制保障。”

  此外趙弘還表示,推動中關村走向全國就要地方政府努力構建跨區域利益協調機制。“如何提升中關村發展的集約化程度和集群化程度,在中關村一區多元之間形成差異,提高我們產業的附加價值和競爭能力,是中關村下一步很重要的任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推薦閱讀
精彩推薦
商城打折熱賣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