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北京反腐:公布五年來典型案件和主要貪官名錄

2012-05-0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日前,記者從市紀委監察局獲悉,根據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至2011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2906件,結案處分2917人,大大打擊了腐敗分子的氣焰,充分體現了本市堅決查辦違法違紀案件,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的決心。

    市紀委監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中央紀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北京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大反腐敗工作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應該看到,當前北京市的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仍然高發多發,局處級干部腐敗的大要案仍占有相當比例,涉案金額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案件時有發生,這些情況與中央對反腐敗形勢的判斷是一致的。

    在各類腐敗案件中,窩案、串案、個案并存。如市地稅局原局長王紀平、原助理巡視員任依娜以及有關干部在地稅系統信息化建設中收受巨額賄賂的窩案;如延慶縣交通局原局長王新亮等人在治理110國道貨車超載過程中貪污受賄的串案;如順義區財政局原局長馬萬林、昌平區崔村鎮原副鎮長李安江、宣武區人事局原副局長王強等人的腐敗個案。

    這些腐敗案件多以權錢交易為主要類型。如通州區衛生局原局長王文永、民政局原局長郭輝等人為他人承攬工程項目提供幫助,并從中收取財物;如平谷區檢察院原副檢察長張立平等人接受他人請托私放嫌犯、幫助他人逃避刑罰。

  國企腐敗案件依然多發

    集中在改制和招投標環節

    全市企業單位立案總數為706件。其中,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中出現的腐敗案件共624件,成為腐敗案件高發多發的部門之一。據介紹,國有企業違法違紀行為多集中在改制或招投標環節當中。

    在國企腐敗案件中,腐敗金額巨大也是重要特征之一。如市環衛工程集團經營發展部原部長于小蘭貪污案,朝陽區華陽房地產公司原董事長黃明來私分國有資產案,北京中關村開發建設公司原總經理王云龍、北京市公聯公司原總經理賈維收受賄賂案,豐臺區宛平房地產開發公司原副總經理焦紅衛挪用公款等案件,涉案金額都在數百萬元乃至千萬元以上。

  信訪舉報數量下降

    反腐已經進入深水區

    2011年以來,作為案源主渠道的信訪舉報數量出現一定程度下降,有可查性和針對性的案件線索大大減少。

    市紀委監察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外,還有三個方面,一是反腐敗已進入“深水區”,違法違紀手段翻新,呈現出復雜化、隱蔽化、智能化的特性。二是腐敗利益鏈條更加牢固,不易暴露。三是運用媒體輿情等新的案源形式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有效做法。

    此外,從本市基層情況看,個別領導不能正確認識發展經濟與懲治腐敗、保持穩定與查處案件的關系,存在片面的政績觀,導致一些單位或地區長期沒有查處大案要案,一旦個別人問題暴露就形成窩案串案,牽扯多名干部。

    數說反腐

    (2007年至2011年)

    立案 2906件

    大案要案 1247件

    結案處分 2917人

    移送司法機關 274人

    挽回經濟損失 5.45億元

    查處局級干部 50人

    查處處級干部 504人

    涉案數額百萬元 165人

    千萬元以上 26人

    貪污受賄行為 616件

    五年重點監察

    1、重大活動

    在奧運會和國慶六十周年慶典籌辦期間,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有關舉報進行認真調查,涉農區縣集中開展了排查農村基層干部信訪問題活動,化解了一批信訪矛盾。

    2、重點項目

    嚴肅查處了一批在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水利建設等工程項目和土地儲備、征地拆遷、保障房建設等政府重大資金投入中的違法違紀行為。

    3、涉及人民群眾利益

    集中力量查處侵占土地補償款、扶貧救災資金、惠民補貼、截留保險金的案件,一批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小官巨腐”的問題被嚴肅查處。

    4、換屆工作

    與組織人事部門密切配合,認真查處違反有關紀律的行為,保證了換屆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年專項治理

    1、工程建設

    全市共立案35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7人,移送司法機關33人,嚴懲了許勇、安鳳奎等人在項目融資、項目監管、招標投標中謀取個人私利的違法違紀行為。

    2、小金庫和公費旅游

    紀檢監察機關與有關單位密切配合,清理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小金庫”364個,涉案金額2.09億元;查處了市農業局及東城區、朝陽區等一些單位的公款旅游問題。

    3、領導干部瀆職行為

    大興區舊宮鎮民房火災案中,該區區、鎮、村三級以及工商、公安等單位的19名相關責任人因失職瀆職被查處,首發集團、門頭溝區齋堂鎮、懷柔區水務局等單位相關人員的失職瀆職行為也被追究了黨紀政紀責任。

  案件揭秘

    1

    今年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慕平透露,朝陽區原副區長劉希泉貪污一案已經起訴,并已進入法院審判階段。

    2011年5月,時任朝陽區區委常委、朝陽區副區長的劉希泉被“雙規”。

    據了解,劉希泉案的線索來自于劉及其家人房產、車產的相關情況,紀檢監察部門綜合分析了這些情況之后,確定了以查證劉希泉利用職務便利謀取私利為重點,對其個人銀行賬戶進行摸查,發現了區農委工作人員為其在銀行開卡存款的重大線索,從而揭開了朝陽區農委“小金庫”。

    為避免過早暴露辦案意圖,紀檢部門利用各種手段查詢相關信息,查明劉希泉等人揮霍的情況。

    其中,紀檢部門發現劉希泉曾有刷卡購買相機的記錄,商家開具了“辦公用品”發票,發票可能用于報銷,這一情況經查證屬實。于是,在對劉的刷卡消費資料進行排查后,紀檢部門發現,劉希泉購物時有使用幾張卡“拼卡”付款的跡象,經查卡主另有其人,從而證實了劉希泉收受他人禮金的違紀事實。

    2

    2011年10月,15歲讀大學、25歲拿下博士學位的“神童”姚增起,因單位行賄,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 這一事件一時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事實上,在這一案件中,有一個大膽的“小官”,為老鄉姚增起“兩肋插刀”,最終身陷囹圄。這個“小官”,名叫梁敏進,案發前擔任海淀區國稅局財務管理科副科長。

    2004年,有人舉報姚增起的北京正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存在逃稅行為,市國稅局稽查局隨即對正普公司展開調查,負責調查的是該局檢查科科長梁叢林及主任科員凌偉。

    為了平事,姚增起找到了在海淀區國稅局工作的老鄉梁敏進幫忙。梁敏進很“仗義”,介紹姚與梁叢林、凌偉二人見了面。席間,梁叢林暗示姚“此事可大可小”,姚拜托三人為正普公司平事,并拍胸脯說“不會讓你們白干”。事后,正普公司補交了稅款,逃脫了處罰。為了表示心意,姚送給中間人梁敏進100萬元人民幣作為好處費,并讓他轉交500萬元給梁叢林和凌偉。隨后,梁敏進、梁叢林、凌偉三人私分了500萬元,加上之前的好處費,梁敏進“仗義”地收獲了200萬元。

    此外,法院還查明,梁敏進非法接受了姚增起贈送的價值10.75萬元的捷達牌轎車一輛。

    最終,因犯受賄罪,梁敏進被判有期徒刑12年。

    市紀委監察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小官巨腐”已經成為了反腐敗過程中,新近暴露的突出問題。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間,全市立案查處鄉科級以下干部和工作人員207人,占立案總人數的33.8%。這些案件涉案金額近4億元,人均涉案金額達193萬之巨。

    3 鄧連莊:挺過3天沒用

    懷柔區人口較少,干部人情交往較多,“關系網”復雜,查處領導干部違法違紀案件干擾多、阻力大。

    2007年7月,市紀委接到舉報市規劃局懷柔分局原局長鄧連莊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的信件,隨即展開調查。鄧連莊自恃在懷柔區工作多年,資格老,關系廣,有一定“影響力”,不把辦案人員放在眼里。他甚至放出話來說:“想把我扳倒,沒那么容易!”面對鄧囂張的氣焰,有些辦案人員表現出畏難情緒。

    “邪不壓正,我就不信這個邪!”面對腐敗分子,一個人發出了鏗鏘有力的聲音。

    他叫金超杰,北京市紀委第三紀檢監察室主任,是個老資格的紀檢干部。

    根據已經掌握的證據,金超杰請示領導后,立刻對鄧連莊采取組織措施,開展談話。

    鄧連莊認為談話僅是“家常便飯”而已,起初三天,一言不發。

    金超杰沒有著急,默默地等待著。于是,兩個“老資格”比起了耐心。

    五天過去了,一陣突如其來的號啕大哭打破了平靜的局面,鄧連莊“投降”了,他內心的小九九被徹底擊碎了——“有人告訴我挺過3天就沒事,看來不是這么回事啊……”

    拿下鄧連莊,懷柔區群眾對此交口稱贊:“沒想到能把鄧連莊辦了,共產黨懲治腐敗決心大,魄力更大!”

    然而,就在3年之后,金超杰因積勞成疾,在工作崗位上去世。但他的“辦案傳奇”卻早已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流傳。

    主要貪官名錄

    海淀區原區長 周良洛

    市地稅局原局長 王紀平

    市公聯公司原總經理 賈維

    門頭溝區原副區長 閆永喜

    大興區人大原副主任 李學元

    中關村開發建設公司原董事長 王云龍

    市衛生局原工會主席 白宏

    海淀區原副區長 許樹迎

    朝陽區原副區長 劉希泉

    北京城建集團原副總經理 林慶樂

    市國資委原副主任 鐘搶年

    通州區人大原副主任 董士清

    通州區人大原副主任 仇春利

    西城區法院原院長 郭生貴

歷史數據

    2002年至2006年,北京市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4495人,平均年處分899人;2007年至2011年,北京市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2917人,平均年處分583人。

    警示教育的“三面鏡子”

    近年來,本市在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的同時,利用查辦案件所取得的成果,加強對廣大干部群眾的教育,發揮“以案為鏡”的警示教育作用。

    教育片

    本市紀檢部門拍攝制作播出《以案說紀》反腐倡廉系列電視短劇,組織違法違紀人員現身說法,剖析劉志華、周良洛、王紀平等典型違法違紀事件,以案明紀。

    教育基地

    幾年來,北京市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基地、北京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北京市依法行政教育基地,成為了對黨員領導干部開展經;、制度化教育的重要場所。截止到去年12月底,三個基地共接待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駐京部隊單位5474家,黨員領導干部30余萬人,并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市委黨校等建立了教學實踐共建機制。

    巡回展覽

    2011年,本市圍繞治理工程建設領域職務犯罪的突出問題,舉辦了多次巡回展覽,在全市各區縣以及建設行業部門巡回展出,吸引了10多萬黨員領導干部參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