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北京法院:超八成校園犯罪集中在故意傷害、聚眾斗毆和尋釁滋事

2015-12-04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北京市高級法院從近五年審結的案件中,隨機抽取部分校園犯罪案件后統計顯示,故意傷害罪、聚眾斗毆罪和尋釁滋事罪等三類犯罪累計占比超過80%。

    3日,在我國第二個憲法日即將來臨之際,北京市人民法院、東城區法院的法官們走進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為學生們播放了聯合拍攝的微電影《年少輕狂》,并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普法知識講座。

    北京市高級法院未審庭庭長趙德云介紹,在對隨機抽取的50件校園犯罪案件進行分析后發現,此類案件呈現三個特點。首先,罪名相對集中。抽樣 案件涉及罪名包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聚眾斗毆、尋釁滋事、搶劫、強奸、猥褻兒童等。第二,共同犯罪案件量大,校外人員參與比例高。調研顯示,六成以上案 件系共同犯罪案件。共同犯罪案件中,校外社會人員參與的案件占比近四成,且凡有社會人員參與的案件,受傷人數偏多,傷害程度偏高。第三,犯罪波及面廣,后 果嚴重。抽樣案件中,受害人數近百人。其中傷害類案件有近30%的被害人身受重傷或死亡。

    趙德云表示,校園犯罪典型案件的主要誘因是同學間的偶發事件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恩怨瑣事”,顯示出未成年學生的糾紛處理能力較弱;加害人多 手持棍棒等兇器,對受害學生不分部位、不計后果攻擊,死傷后果嚴重,暴露出部分未成年學生基本道德素質不高;校園性侵害案件雖然數量不多,但其社會危害性 以及對未成年學生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部分學校救助力量薄弱、防控體系缺乏,亟待引起關注。

    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副院長薛春江表示,加強對校園犯罪的預防,應當從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在校生安全意識、增強防護能力,加強校園管理 和安全防控體系等多方面著手。與此同時,法院系統進一步創新普法宣傳形式,在深入調研青少年成長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微博、微信以及拍攝普法宣傳 微電影等方式,將法律、知識與趣味融合在一起,讓更多的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遵守法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