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投洽會首次出現了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活動:可持續能源和二氧化碳減排研討會、節能環保暨留學人員投資項目對接會等。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正全方位培育低碳經濟發展,希望將其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本屆投洽會上,組委會設置了多項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研討會、論壇和對接會。西方國家的能源企業和環保設備供應商積極向中國企業推介項目,它們希望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資合作來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家還召開了有關可再生能源的推介會。
福建省副省長張志南會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代表團時表示,希望充分利用投洽會這一平臺,促進雙方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可持續工業發展等領域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節能環保暨留學人員投資項目對接會也是本屆投洽會首次設立,主要面向留學人員。他們攜帶環保、節能與新能源利用、新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有技術或專利,與境內外投資商進行接洽。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李祖可告訴記者:“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暴露了中國經濟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中國正利用這次機會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的共識,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中國企業家也越來越自覺地認識到自己要順應低碳經濟的發展。”
民營企業福建圣農實業有限公司是百勝餐飲集團的重要供應商,其生產的肉雞擺上了肯德基的餐桌。今年4月,由這家企業與武漢凱迪電力合資建設的福建凱圣生物質發電項目一號機組投產發電,并開始向國家電網送電,這是亞洲第一家利用雞糞(燃燒)發電的生物質環保型電廠。
福建圣農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延鋒說,該項目年處理雞糞約30萬噸,年發電量1.68億度,每年減少雞糞二氧化碳的排放達20萬噸,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相結合。
作為中國傳統的農業企業,福建圣農“嗅”到低碳經濟的“商機”著實讓國外業界吃驚;而中國的銀行業介入低碳經濟,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更是讓業界看到中國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希望。
興業銀行是中國首家推出節能減排項目貸款的商業銀行,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已在中國國內提供了約42億元的“綠色信貸”,項目100個。
興業銀行可持續金融中心主任巫天曉說,商業銀行靠市場化的力量來運作具有公益性質的節能減排事業大有可為。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節能減排的實踐履行社會責任,實現銀行、企業、社會環境的三贏。
這100個融資支持的項目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385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539萬噸,相當于關閉20座100兆瓦的火電站。
目前,中國很多地方都提出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中國已有保定、上海、貴陽、杭州、德州、無錫、吉林、珠海、南昌、廈門等多個城市提出建設低碳城市的構想,還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中國的低碳發展正在全方面推進,中國一些非政府組織還在市民中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我們專門組織各地專家編寫了《未來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教材,主要面對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低年級,推動它進入基礎教育。”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高級項目官員張蕙蓮說。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西安、南京等地300多所學校已經成為項目合作學校,教材已經進入課堂。他們還通過培訓學校骨干教師,形成教育資源網絡,影響和教育學生。
今年8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討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并提出要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目標作為各級政府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規劃的重要依據,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這顯示了中國政府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決心,中國能耗較高的經濟發達地區節能減排的步伐將加快。中國下一步需要推進能源價格改革、城市規劃等配套改革政策。
本屆投洽會上,組委會設置了多項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研討會、論壇和對接會。西方國家的能源企業和環保設備供應商積極向中國企業推介項目,它們希望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資合作來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家還召開了有關可再生能源的推介會。
福建省副省長張志南會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代表團時表示,希望充分利用投洽會這一平臺,促進雙方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可持續工業發展等領域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節能環保暨留學人員投資項目對接會也是本屆投洽會首次設立,主要面向留學人員。他們攜帶環保、節能與新能源利用、新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有技術或專利,與境內外投資商進行接洽。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李祖可告訴記者:“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暴露了中國經濟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中國正利用這次機會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的共識,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中國企業家也越來越自覺地認識到自己要順應低碳經濟的發展。”
民營企業福建圣農實業有限公司是百勝餐飲集團的重要供應商,其生產的肉雞擺上了肯德基的餐桌。今年4月,由這家企業與武漢凱迪電力合資建設的福建凱圣生物質發電項目一號機組投產發電,并開始向國家電網送電,這是亞洲第一家利用雞糞(燃燒)發電的生物質環保型電廠。
福建圣農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延鋒說,該項目年處理雞糞約30萬噸,年發電量1.68億度,每年減少雞糞二氧化碳的排放達20萬噸,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相結合。
作為中國傳統的農業企業,福建圣農“嗅”到低碳經濟的“商機”著實讓國外業界吃驚;而中國的銀行業介入低碳經濟,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更是讓業界看到中國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希望。
興業銀行是中國首家推出節能減排項目貸款的商業銀行,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已在中國國內提供了約42億元的“綠色信貸”,項目100個。
興業銀行可持續金融中心主任巫天曉說,商業銀行靠市場化的力量來運作具有公益性質的節能減排事業大有可為。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節能減排的實踐履行社會責任,實現銀行、企業、社會環境的三贏。
這100個融資支持的項目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385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539萬噸,相當于關閉20座100兆瓦的火電站。
目前,中國很多地方都提出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中國已有保定、上海、貴陽、杭州、德州、無錫、吉林、珠海、南昌、廈門等多個城市提出建設低碳城市的構想,還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
中國的低碳發展正在全方面推進,中國一些非政府組織還在市民中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我們專門組織各地專家編寫了《未來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教材,主要面對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低年級,推動它進入基礎教育。”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高級項目官員張蕙蓮說。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西安、南京等地300多所學校已經成為項目合作學校,教材已經進入課堂。他們還通過培訓學校骨干教師,形成教育資源網絡,影響和教育學生。
今年8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討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并提出要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目標作為各級政府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規劃的重要依據,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這顯示了中國政府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決心,中國能耗較高的經濟發達地區節能減排的步伐將加快。中國下一步需要推進能源價格改革、城市規劃等配套改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