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的白血病抑癌基因

2014-02-12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我國科學家近期主導研究發現了一個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有較常見突變的抑癌基因,且揭示其功能異常與多種不同致癌基因之間的協同作用,因而為研發白血病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礎。

    這項白血病抑癌基因新成果10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 遺傳》上發表。該研究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以及天津市科委多 個重點基金資助下,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程濤、竺曉凡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王前飛等率領的多個團隊合作完成的。他們通過對一個 混合譜系白血病(MLL)患者及其正常同卵雙胞胎的血細胞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了罕見的功能性MLL-NRIP3致癌基因和H3K36三甲基化的組蛋白 甲基轉移酶SETD2的遺傳突變。

    程濤說,MLL白血病發生率占嬰兒白血病的70%、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以上,帶有MLL重排基因的病人預后差別較大。通常認為這與除 MLL融合基因以外的變異基因有較大關系。該研究表明SETD2是白血病的新抑癌基因,而且SETD2-H3K36me3通路的功能破壞是白血病發生發展 的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機制。

    程濤介紹,當前癌癥研究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多種致癌基因或機制如何協同導致細胞惡變。他們的發現將促進對白血病乃至其它癌癥發病機制的認識,有助于臨床藥物開發。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