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心肌損傷臨床診斷“提速”5小時

2015-10-16  來源:廣州日報
[字體: ]

以前臨床診斷心肌損傷需6小時,現在1小時內即可出檢測結果

  近年來,因急性心肌梗死而引發的猝死事件頻發,令心血管疾病更受關注。《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持續增 加,平均每5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目前估計全國心肌梗死患者達250萬。而同時,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普遍存在就診較晚的問題,因此,如何快速 發現并診斷,在對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尤為重要。日前,記者從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共同組織制定的《高敏感方法檢測心肌肌 鈣蛋白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發布會上獲悉,在心肌梗死發生前,檢測高敏心肌肌鈣蛋白(hs-cTn),不僅可發現容易被漏診的微小的心肌損傷,還將心肌 損傷的臨床診斷“提速”5小時。

  急性心梗患者

  普遍就診較晚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介紹,由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發病突然,常危及生命,患者從發病起至確診的時間長度,直接影響臨床治療策略選擇及預后效果。

  “然而,目前,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就診較晚的情況。”霍勇指出,根據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一項針對109家醫院16023例急性 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進行的調查,到省級醫院就診的患者中,僅有17%左右的患者能在發病3小時內到達醫院,而到縣醫院就診的患者,也只有30%能在3小時 內到達醫院。因此,快速發現疾病、縮短早期診斷時間并采取及時有效的規范化診療,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

  新技術:能發現微小

  心肌損傷且縮短診斷時間

  “怎樣才能快速檢測到心肌損傷的癥狀呢?那就是檢測心肌肌鈣蛋白(cTn)。”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解釋,cTn是心肌細 胞的一種結構蛋白,當心肌細胞受到損傷破壞,cTn會釋放到外周血中被檢測到。因此,cTn是心肌組織損傷時可在血液中檢測到的特異性高和敏感性最好的標 志物,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對心血管疾病進行危險分層的最好標志物。

  “現在,一種檢測高敏心肌肌鈣蛋白(hs-cTn)的方法,在靈敏度、分析精密度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潘柏申說,利用這種高敏感方法檢測 心肌肌鈣蛋白,不僅能更敏感地探查出以往很容易被漏診的微小的心肌損傷,而且能在更早期診斷出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內的心肌損傷。“以前,臨床診斷心肌損傷 通常需要等待約6小時,現在只需3小時,急診更是在1小時之內就可以得到檢測結果,這大大縮短了診斷時間。”

  潘柏申還介紹,連續監測高敏心肌肌鈣蛋白(hs-cTn)的變化,除了可提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ACS)診斷的特異性,還有助于區分患者究竟 是急性心肌損傷或慢性損傷。而且,對于胸痛、疑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患者,可同時記錄心電圖和檢測高敏心肌肌鈣蛋白(hs-cTn)的檢測結果,以達到 輔助確診的目的。

  潘柏申說,臨床研究還發現,高敏心肌肌鈣蛋白(hs-cTn)檢測可在一些穩定性心臟疾病中或其他非缺血性心肌疾病中檢測到cTn。這也提示 cTn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生物標志物。“因此,未來hs-cTn檢測也有望在其他隱匿性心臟疾病以及像肺栓塞、慢性腎臟病、卒中等非心臟疾病篩查領域 得以應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