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300人種樹 成都有了首個“碳補償林”

2009-10-15  來源:成都商報
[字體: ]
  10月11日,郫縣紅光鎮石堤村“田園時代”5000畝葡萄莊園,在300余人的共同努力下,短短2個小時,雜草叢生的荒地“長”出了近1000棵樹,有了成都市首個“碳補償林”,市綠委辦計劃長期將其作為市民彌補碳排放的定點植樹場所。

  本報“出游1000里,請種1棵樹”國慶黃金周低碳環保出游公益活動的“碳補償林”集中種植,吸引了包括市環保局局長王文斌、市綠委辦副主任、廖健等一眾巴蜀笑星、資深驢友以及眾多普通市民的積極參與。王文斌挖下第一鍬,種下了成都“碳補償林”首棵樹。

  環保局長開鍬

  種下“碳補償林”首棵樹


  11日上午7點過,崇州市美樂迪生態有限公司就把近千株苗木運到了植樹現場。

  國慶黃金周,市環保局局長王文斌飛去了廣西,他承諾要種3棵樹抵消自己的“碳足跡”。昨日上午,王文斌還請夫人一起來植樹,兩人一共植樹6株。王文斌抓起鐵鍬栽下了昨日第一棵樹,又一腳一腳地把土踩實了,運動鞋上沾滿了泥土。種完6株樹后,王文斌又匆匆趕回成都開會。

  成都市綜合應急志愿者服務隊交通運輸隊18名隊員昨日植樹100棵,去年他們參加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今年又參加了云南抗震救災。

  四川徐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躍說,葡萄莊園將對市民種的樹進行管護,以后邀請市民來看親手種出的小樹林。今后,沿著徐堰3.5公里長的河岸線,打算種上萬株樹,打造河岸綠化帶,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市綠委辦副主任陳光俊表示,這個成都市首個“碳補償林”,將作為成都的“碳補償林”植樹基地,也是成都市一個義務植樹基地,今后還可以開展認購認養。

  一位年輕媽媽一手拿鐵鍬一手拉著兒子“果果”走在小樹林里,“果果,這是我們種的樹。當果果像媽媽這樣大時,這里就是森林了。”

  巴蜀笑星偷閑

  褲腿沾滿泥汗水濕了背


  11日一大早,正在雙流忙著拍戲的媛鳳從劇組現場趕來,胖姐鐘燕平也來了,她們要和大伙一起坐環保公交車。

  上午10時許,市民陸續抵達植樹現場。雨雖然停了,但一踩就是滿腳泥。廖健、媛鳳、鐘燕平、文瑤等都分別認購了400元的樹苗。文瑤的媽媽還專門從彭州趕過來認購了400元的樹苗。閔天浩因為生病沒能趕到現場,他打來電話,叮囑并委托記者一定要幫他認購樹苗并幫他種下去。

  明星們換上運動鞋,拿起鋤頭鐵鍬大干起來,不到一個小時就種下了幾十棵樹。幾個人的褲腿沾滿稀泥,鞋子辨不清顏色,汗水濕了背。滿臉都是汗水的廖健扶著剛種好的樹說:“連空氣都清新多了。”媛鳳則細心地為自己種下的樹系上一個紅色的蝴蝶結。

  “我希望這樣的活動不是暫時的,要讓所有人都明白自己排放的碳可以用種樹補償。”廖健說,最好有法律可以明確。

  8歲小朋友慶生

  我要和小樹一起成長


  “我要和小樹一起成長。”對著剛剛栽好的一棵香樟樹,王浩文小朋友許下自己的生日愿望。昨日是他8歲生日,他和爸爸一起種下了20棵香樟樹。“讓我的生日更有意義。”王浩文說,國慶節爸媽帶他開車去自貢玩了三天。他說,之后每年都會和爸媽一起來看自己種下的樹。

  植樹現場,謝大爺年紀最大,今年73歲了,他帶著老伴種下了10棵香樟樹。已有6個月身孕的王靜挺著大肚子趕來植樹。王靜說,家人平時開車較多,家里種了一些花草,但彌補不了開車造成的污染。

  來自成都惠美花境園藝公司的10名員工,從溫江騎了1個小時的環保電動自行車趕來植樹。公司副總經理曾萍此前代表公司認捐了1000棵香樟,昨日種了200棵。她說,公司今后將陸續把剩余的香樟都種上,為低碳生活盡自己的責任。

  新聞鏈接 “碳補償”有望寫入成都法規

  “成都是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又是全國文明城市,但《成都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已經12年沒有修訂過了,不適應城市發展。”昨日,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員、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建平表示,應爭取盡快啟動立法程序,對條例進行修訂,將“碳補償”用法律明確。

  《成都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是1991年制定的,1997年修訂后一直沒有修訂。但這10多年來,成都城市發展速度驚人,已成為全國私家車第三城。王建平說,成都應在“低碳”方面先行一步,在修訂綠化條例時明確“碳補償”概念,用法規明確開車多的市民多承擔相應的責任。車管部門可定期抽檢車主的行駛里程,督促其種樹補償。

  市林業和園林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已被市人大列入“改”和“廢”的范疇。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