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北京工業大學積極探索地方高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之路

2011-12-01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教育部近日公布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獎名單,北京工業大學3篇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獲得提名,入選比例100%,名列全國高校之首,獲獎數量居全國第六、地方高校第一。

    據了解,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是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組織開展的工作,旨在加強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鼓勵創新精神,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博士生教育的質量。自1999年開展以來,每年評審不超過100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北京工業大學至今共獲得5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11篇提名,平均每畢業140名博士生獲得1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每畢業44名博士生獲得1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及以上論文;而同期,全國對應數據分別為264:1和119:1。此外,學校導師還指導其他高校的博士生獲得3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

    作為一所地方高校,北工大的博士生生源主要來自非重點高校,16篇獲獎論文作者中只有5人本科畢業于“211”大學,如何能將一名普通研究生培養成優秀博士生,這植根于學校近十年來全面實施的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學校堅持“立足北京、服務北京”的辦學定位,緊密圍繞北京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城市建設、能源與環境、文化創意等支柱產業調整學科布局,逐步形成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光學工程、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交通工程等特色學科;同時,組建了北京市先進制造學科群,以及資源環境與循環經濟、納米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等交叉學科。以這些學科或學科群為載體,使服務北京有了更多結合點,研究生創新有了更大的舞臺。現已獲得的16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及提名論文,分布在學校1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中的8個中。

    學校樹立導師隊伍標桿,通過引進和培養,建立起由5名全職院士、4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千人計劃”入選者領銜的優秀導師隊伍。立足導師崗位塑造,明確博士生導師只是一個工作崗位,而不是榮譽和學術稱號,并將科研經費充足、培養質量高作為導師上崗的必要條件,實行動態管理。學校建立了系統的導師培訓制度,每年以“導師的使命和責任”為主題,精心安排政策解讀、北京需求、指導經驗、關鍵環節、學生心理等一系列培訓內容。明確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負責人,導師在培養計劃、課程學習、科研選題、結果分析、中期報告、學術交流、論文寫作、學位答辯等培養全過程悉心指導,不僅教做事,而且教做人。

    學校大力推行“教師進團隊,項目進方向,設備進平臺”,并從崗位設置、崗位考核、平臺建設、招生名額等方面予以引導。借助團隊模式,提升導師隊伍整體水平;依靠團隊力量,承擔包括“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在內的大項目,把研究生推上科研或工程第一線;通過團隊要求,使研究生向高標準看齊;通過團隊氛圍,使研究生相互交流與協作。通過“211工程”建設,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平臺,包括精密超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3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1個教育部和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中心。通過在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中鍛煉,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創新成果。2001年以來,學校先后有12名研究生獲得國家級科技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