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龍滴個東!剛發兩條微博粉絲就上萬了,到底是首都人氣真旺。”一些網民感嘆,“北京微博發布廳”可真熱鬧,關注人數如乘坐火箭般直線飆升。
自11月17日在新浪網亮相以來,全國首個省級政務微博發布群——“北京微博發布廳”,在短短兩周時間內,收聽粉絲已達到300萬。記者調查發現,在這一由21個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官微”群內,一些政府部門的微博因高效務實、認真負責受到網民“熱捧”,另一些微博則因時效性差、互動不夠受到詬病、批評。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王惠表示,“北京微博發布廳”的最大特點是北京幾十個政務微博共同組成的微博群,相當于一個“政務微博平臺”,變“獨唱”為“合唱”,給北京市政府部門在微博上提供了一個巨大的麥克風。
王惠說:“北京微博發布廳絕對不會允許‘僵尸’微博存在。既然開了微博,我們就不會只有三分鐘的熱情,要真誠回答網民關切的熱點話題。”
雖然政府部門很看重“官博”這一新型政府發布平臺,但從實際運行情況看,各“官博”因時效性、互動性、專業化、綜合服務水平能力不同,粉絲對其褒貶不一。據統計,在“北京微博發布廳”創建后11天內,共發布微博622條,其中表現“最勤快”的北京市交通委官微“交通北京”發了124條,但多數“官微”日均發布微博數量不足4條。
在眾多“官微”中,相當“勤快”的“交通北京”受到網友“追捧”。記者看到,“交通北京”28日的第一條微博是凌晨2點30分發布的:“今日2時,受天津段大霧天氣影響,京滬高速出京方向大羊坊收費站至北京市市界封閉。”這條微博很快便得到粉絲回應:又是大霧,希望京承別封啊! 交通部門滴工作人員,你們辛苦啊啦。
除了微博發布數量多寡不均外,一些“官微”因發布消息遲緩、互動不夠等原因被粉絲“拍磚”。記者瀏覽網頁發現,截至28日,北京市民政局共發布的4條微博中有2條內容重復,對許多粉絲提出的醫療費補助等民生問題也未能及時回復。
此外,網民對一些“官微”時效差不太滿意。如北京市教委微博11月18日發布一條“教育資訊”:“11月14日,寄托著首都北京和新疆和田地區黨和政府、兩地師長和全社會對和田學子共同關愛和殷切希望的北京市對口支援新疆和田高中班開班典禮圓滿舉行。”隨即便有粉絲跟帖提醒:“此條新聞有些過時。微博好看,是當日乃至當時。”
不少網友在“官微”群里感嘆,微博開通不代表就萬事大吉啦,發布者還需要建立一套機制,及時公布信息,解疑釋惑,積極互動,引導輿論,這需要用心,更需要智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認為,單條微博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像北京這樣把各個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統一到一個平臺,有效發揮了微博傳播的優勢,網民利用起來很方便。同時,微博的特點就是互動性強,所以一旦開通了官方微博,政府部門就必須想方設法與網民互動起來,在這方面,官方微博還需要繼續努力。
面對部分網友對“官微”回復不及時、不作為的批評和質疑,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少中說:“作為政府部門,要坦然面對網民的批評。如果你和你的部門做錯了,那就該罵;如果網民罵得不對,那就算是提個醒。”
一些“官微”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初創階段,逐漸積累工作經驗,凝聚人氣,從不受網民“待見”到廣受贊譽,正悄然轉身。北京市公安局新聞辦新聞中心的趙峰說:“‘平安北京’微博最初上線時,網友的批評較多,有時甚至每天十幾條。通過我們的努力,現在‘平安北京’運行了一年多,批評的聲音減少了,這也說明我們局的執法水平提高了。”
此外,為了發揮微博最大的社會效益,一些政府部門延伸了微博的服務、問政功能,通過網絡世界推動了現實問題的解決。北京市環保局的官方微博“綠色-北京”專門開設了新欄目“每周最臟工地”,受到粉絲稱贊。其中,11月24日發布的“每周最臟工地”為“朝陽區‘潤澤莊園’施工工地,施工方:北京京華嘉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已移送城管執法部門。”許多粉絲競相舉報發布自己周圍的“最臟工地”,有關執法部門也對部分工地進行了查處。
新浪網有關負責人表示,城市新聞發布廳組建的意義在于,通過首創高效、新型的民政網絡溝通方式,成為提升政府形象的有效手段。“北京微博發布廳”將城市重要職能部門聚合一起,不僅打破傳統政務服務的模式、格局,同時成為網絡政務辦公服務的先鋒,代表著未來“微博問政”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