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電竟是“電老虎”
商家遮遮掩掩不吐真相 百姓稀里糊涂渾然不覺
可以預約定時的熱水器、電飯煲,可以遙控的電視、空調……智能化家電正在逐步占據我們的廚房、客廳,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幫手。隨著家電節能惠民政策的推進,不少消費者在選購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家電時,會關注其能耗等級,購買更節能的家電產品。但是在選購小家電產品時,消費者更關心功能和價格,對于節電并不太關心。其實,小家電的耗電量絲毫不亞于大家電,一臺電磁爐的年均耗電量絕不比一臺洗衣機少,一臺飲水機的日耗電量相當于一臺電視機,一只電飯煲兩餐能耗大于一臺節能冰箱。如果比較單位時間耗電量,不少小家電的耗電能力甚至遠超大家電。
小家電才是“電老虎”
人們的環保意識日趨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購買和使用家電產品時都把節能當做重要的衡量標準,為環保做貢獻、做個低碳消費者成為一種時尚。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家電環保消費浪潮中,小家電的能耗問題卻在很多時候被忽略掉了。
小家電也耗電?回答當然是肯定的。許多人的慣性思維會認為電器越大越耗電,小家電耗不了多少電,也因此許多家庭都忽略了小家電的耗電問題,其實不然,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家電實際上卻是家里的耗電大戶。
專家非常肯定地表示,小家電個頭雖小,但耗電量一點都不少。只要稍微計算和對比一下,就會明白小家電產品尤其是飲水機、電磁爐、電飯煲、電熨斗等產品的耗電量不僅不比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等大家電低,相反,甚至要比大家電還高。
舉例來說,一臺6公斤容量的節能洗衣機,1小時額定用電0.33度,1天洗1次衣服,1次洗1小時,1個月才耗電9.9度。再比如一臺帶有加熱、制冷功能的飲水機,其日均耗電量超過1度,而一臺被標示為一級能效的節能冰箱日均耗電量僅0.4度。方便簡潔的電壓力鍋,功率為400瓦,如果煲一次湯需要3小時,那么它一次的用電量就達1.2度。按每兩天燉一次老火湯計算,那么,僅僅是這么一件小家電,一個月的耗電量就達到了18度,已經遠遠超出一臺冰箱一個月的用電量。如果用電磁爐煮湯或是燒開水,耗電量還會更大些,原因是電磁爐的功率都很高。一旦購買了高能耗產品,耗電量還會遠遠大于上述限度。
照此推算,消費者如果購買到能效等級偏低或者不達標的小家電產品,那么,這些小家電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無形中也增添了一筆不小的生活成本。
商家遮遮掩掩
在各家電商場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看到設有琳瑯滿目的小家電專柜,小至煮蛋器,大到飲水機,可謂一應俱全。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察看,節能的概念大多聚焦在空調、冰箱等大家電產品上,小家電產品卻鮮見這類宣傳。銷售人員在推薦小家電產品時,也不像賣大家電那樣將低碳掛在嘴邊。
記者走訪各個賣場時發現,不是所有的家電產品都貼有能效標識,像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在顯著的位置都貼上了“中國能效標識”的標簽,并詳細標注了家電的耗能情況,一些電風扇、電磁爐有些有標識有些則沒有,而電飯煲、電壓力鍋、空調扇等均沒有能效標識。消費者在選購時,也只能憑感覺和愛好做出決定,不像買大件家電產品那么輕松,產品能耗一目了然。
記者從一些消費者口中了解到,他們并不關注這些,一般買大的電器,像冰箱、空調會關注一下,小家電頂多看看有多少瓦,他們大多認為小家電不耗電,貼不貼無所謂。另外,一些銷售員稱,他們的產品沒有能效標識,當問及國家規定要貼時,他們稱并不清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說,熱水器、電磁爐、電飯鍋等能耗標識還未被重視,加上小家電種類繁多,相當一部分能耗標識還未實施,給消費者選購帶來一定難度。
記者在市區多家賣場里看到,對于小家電的能耗商家一直半遮半掩。電子類家電如音響、碟機、電視等,電動類家電如風扇、剃須刀等,其耗電量不是很大。熱水器、電飯鍋、電暖器、電磁爐等電熱類家電才是小家電中的能耗大戶。當問及耗電量時,商場導購員或顧左右而言他,或稱自己不了解。在蘇寧電器(微博),一位小家電促銷員告訴記者,對于小家電的能耗問題,許多人并不關注,所以他們在推薦產品時也一般很少將節能環保當做促銷因素,而是更多地順應消費者的心理,側重功能、質量、價格和品牌方面的介紹。
雖然小家電能耗大,但針對這一品類的國家能效指標卻并不配套。不少小家電如電磁爐、電飯鍋等能效虛標的事情也屢屢出現。
消費者忽略小家電能耗
記者走訪各家電賣場發現,不少消費者在選購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家電時,會關注其能耗等級,購買更節能的家電產品,但是在選購小家電產品時,消費者更關心品牌、功能和價格這三個因素。“電飯鍋也要貼能效標識了?沒聽說,不清楚。”“有必要嗎?小家電一共才耗多少電啊?就算是省電,又能省多少?”采訪中不少消費者這樣表示。
剛剛購買了一臺豪華電飯煲的消費者林先生對記者提出的能耗問題,他顯得很驚訝。他坦率地表示:“沒有想過,之所以買貴的產品,就是看重了它的功能,銷售人員推薦說這種電飯煲煮出來的飯口感好,營養也不會被破壞。”記者看到,林先生購買的這種電飯煲上沒貼能效標識。
王小姐在商場購買了一個咖啡壺,200多元的價格對于她來說只是一個小花銷,所以選購時并沒在意咖啡壺的具體參數。回家后,偶爾看到咖啡壺銘牌上標注的功耗值,她才大吃一驚,該壺額定功率居然達到了600W,以她每天煮咖啡的頻率,一個月下來,這耗電量可不是個小數目。
其實,類似這樣的消費者并不少。目前家中普遍都有不少諸如電磁爐、電炒鍋、熱水壺、電壓力鍋等小家電產品,但絕大多數市民對家中小家電產品的耗電情況卻“不知情”。
業內人士指出,相比大家電,小家電能耗問題更加突出,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制造企業一直以來都重視對產品質量的控制,但對產品能效以及售后服務等產業鏈后端的內容不夠重視。企業偏重對產品原材料的節約,而對消費者使用成本(如耗電量)則考慮不多。
對此,有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在挑選相關小家電產品時,一定要看清產品外粘貼的能效標識,盡可能選購高能效產品。當然,在購買一些目前國家仍沒有強制要求粘貼能效標識的小家電產品時,還應了解清楚產品的各項參數,別被低價或時尚設計蒙了眼。此外,選購小家電產品,最好在兼顧品牌的同時,到信譽度較高的大商場購買。
家電產品的節能環保是大勢所趨。小家電產量巨大,增長速度驚人,所消耗能源的總量及增長速度不容忽視。低碳不是口號,關注環保,做個低碳消費者,當然不能忽視小家電的節能環保問題。只有從每個人、每個家庭做起,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向真正的低碳社會邁進。節能環保已經成為消費者在選購家電產品時非常關注的一個指標。